拆迁户≠拆迁“富”从“失地农民”向“新市民”蜕变

27.02.2017  10:36

  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曾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随着城市版图的扩大,他们的土地被一条条宽阔的马路、一栋栋崛起的摩登高楼代替了,他们也搬进了小洋房,过起了城里人的生活。

  他们被称为失地农民、被征地农民,在许多人眼中,他们是令人羡慕嫉妒的拆迁“”。2月10日,由长沙市岳麓区人社局、洋湖街道等单位举办的“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开到了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小区,小区及周边不少居民纷纷前来求职。

  据了解,洋湖街道从2008年起启动拆迁,许多失地农民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富裕。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了他们许多人的担忧,“工作不好找,就业压力大。”“什么都要用钱,开支太大了。

  随后十多天,记者又通过采访长沙市芙蓉区失地农民创业就业服务中心、雨花区洞井街道等单位,对长沙失地农民的整体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有人告诉记者:“有很多人失去土地太久了,已经忘记了泥土的味道,他们成为了‘新市民’,但这条蜕变路仍然任重道远。

   故事  

   包租婆”的心态:闲在家很无聊  想试着去上班  

  在没被征地前,50多岁的陈阿姨,与许多农村妇女一样,在家种田种菜,被征地后她家分了三套房子,房子装修后,她终于过上了“包租婆”的日子。虽然经济有了保障,但她又感觉,“老不上班也没有味,也没有和外界接触”。

  陈阿姨的儿子还年轻,也没有成家,她还不用带孙子,“我又不打牌,感觉一天特别长”。现在,当地政府部门将“春风行动”招聘会开到了陈阿姨所在的小区洋湖景园,她在招聘会现场四处转悠,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想找一份工作。

  陈阿姨对工作要求不高,只希望上班地点近一点,因为她记挂着“老公不会搞饭吃”。虽然想找工作,但她发现年龄大了,适合的岗位很少。

   何姐的忧愁:生活压力大  工作却难找  

  与陈阿姨抱着试试看找工作的心态不同,45岁的何姐非常急切地希望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她有两个小孩上学,一个上大学,一个上初中,“正是要用钱的时候”。

  20多年前,何姐从长沙含浦镇嫁到了原坪塘镇。去年,她家也被征收了,家有四口人,按指标可以分320平米的房子,但安置房还在建设,现在一家人在外租房居住。

  虽然分了几套房,但何姐还是感觉压力不小。“我不久前下岗了,老公如今也待业在家。年纪大了,没有什么专长技能,可选择的工作很少。”  她忧愁地说,“感觉生活好难,但不做事一天到晚游荡也没有味。

  何姐告诉记者,在他们村现在很多与她年龄相近的人都没有工作,“许多人在家玩,可能他们以前在家种田、种菜、喂猪,突然之间不适应外出打工”。但何姐十分渴望就业,也想创业开个小店。

   刘阿姨的操心:要为残疾儿子找份工作  

  69岁刘阿姨并不是求职者,但她也来到了招聘会现场,因为她想咨询关于残疾人就业的援助政策。这几年,刘阿姨因为小儿子车祸致残,一直操碎了心。

  刘阿姨家的房子去年刚被征收,她有两个儿子,一大家人领到了320万元征收费。“过去农村的生活很清苦,舍不得吃穿,半夜三更还在田里劳作。”但她对过去还是有留恋,“现在鸡鸭猪都不能喂,没有事做。拆迁款用一个没一个,在城里连水都需要买。

  不过令刘阿姨宽心的是,她现在每个月有1000多元的养老金,实现了老有所养,让她忧心的是小儿子一家。“他残疾了,媳妇也没有稳定工作,还有两个女儿都在读书。”说到这儿,刘阿姨抹起了眼泪,她希望街道能帮她小儿子找工作。

   转变  

   增强就业意识  找寻人生价值  

  令人困惑的是,在洋湖街道,保安、保洁等工作呈现“用工荒”的状态,而当地失地农民中“4050”的大龄求职者却多没有找到工作。对此,洋湖街道人社站站长朱宏分析,一是这类工作工资比较低,月薪基本在2000元以下。二是失地农民的就业意识还不强。

  没征地前,农民的生活一般很自由,他们有自己的院子,不想做事时可以晒晒太阳、嗑嗑瓜子,但到企业去以后,很多人不愿接受规章制度的约束。朱宏讲了一个笑话,称有位村民上班时突然想起还没有喂鸡,抬脚就跑回家喂鸡去了。

  “失地农民要调整身份,转变就业思路。我们也一直在积极引导,引领他们融入城镇一体化进程。”朱宏说。

  在洞井街道,就业愿望最弱的是经济比较富裕、40岁及以上的女性。她们一般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爱呆在家里打麻将。“虽然身在城市多年,但有些人仍觉得自己除了种地,啥也不会搞。我们的理念是让他们走出去,多参加社会生活,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他们要转变观念,‘我不是农民,我已经是一个市民了,我要工作,我要寻找人生的价值。’”洞井街道社会事务办主任周云呼吁。

   提高综合素质  做好新市民  

  失地农民进入城市生活,其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收入渠道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因此如何对其从就业观念、文明素质、法制理念、理财意识等方面进行积极引导十分重要。

  洞井街道在20世纪初便开始拆迁,到今天,城镇化进程走在了全市前列。周云直言:我们的村民早不再称自己为失地农民,而是称为新市民。

  相关专家表示,政府应该更多地为新市民群体创造条件,让新市民参加各种社会组织,找到属于自己的城市角色。

  据了解,为了促进村民到市民的转变,长沙市雨花区通过文化惠民的方式让新市民融入城市。着力于加强新市民素质教育,传承了“洞井龙舞”省级非遗项目,推出了孔子学院进社区、国学大讲堂等宣传思想文化品牌,进一步提高新市民的综合素质。

  “我们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是开展新市民教育,首先免费提供一些基础教育培训,让大家在思想上转变观念,推动新市民思想融入城市、生活方式融入城市。”周云介绍。

  “一方面,要给失地农民不断充电,强化他们的上岗技能,另一方面,要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只有让失地农民从‘洗脚进城’到‘洗脑进城’,才可以真正实现农民市民化,农村城市化,否则扩展版图只是城市繁华的表象,不能实现城市的和谐健康发展。”朱宏呼吁。

   探索  

   发展集体经济成失地农民致富途径   

  长沙洞井街道高升村是集体经济发展比较成功的典型。2000年开始,高升村迈向了城镇化的进程。当时许多地方,对集体土地的补偿款都一次性发给农民,但高升村没有这样做,他们通过争取政策,预留了400亩集体土地发展经济。集体建设餐饮产业,建设4S汽车城和设备交易市场,而后又开发搞起了“楼宇经济”。

  “高升村拥有高升实业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等,不仅自己能消化一批村民就业,而且拥有了自己的造血功能。”周云说。

  这些产业项目带来了数额可观的集体收入,实实在在地反哺给村民。周云介绍,在高升村的被征地村民,现在每人约有2000元每月的生活费发放,年底每人约有5万元的分红,而且村民的股份可以作为遗产继承。

  周云认为,拆迁是双刃剑,不可否认,有些被征地农民突然有了一两百万元,心理开始膨胀,甚至最终要卖部分安置房的指标,才能把自己的住房买下来。但他们中有更多的人,想方设法发展自己,倒腾成功了。

  “把土地一次性卖掉,每个人分几十、上百万元,不是长期的事情。发展集体经济能保障失地农民的长远发展。”周云介绍,“洞井街道大部分村,都在进行股份制改造,他们利用当地区位优势,通过集体经济创办企业,其中不乏有年收入过亿的单位。

 转自湖南民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