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湘江北去系列报道:湖南年内完成数字城市建设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董晓楠 湖南报道)8月27日,记者从湖南省国土资源厅获悉,湖南各市州已全面启动数字城市建设,预计年内将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并逐步向县市推广。目前基础地理信息已在数字地下管线、数字城管、工商商事管理等多个政务服务部门运用,便捷社会管理,服务民众日常生活各方面。
据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金勇章介绍,目前湖南已建成“一网一库一平台”,通过122卫星定位基准站,实现北斗导航信号全覆盖,形成涵盖城市三维、全景等海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政府服务部门、企业和民众可通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湖南),全天候利用地理空间信息、社会公共信息和各类专业信息。
地理信息用于城市管理
针对城市建设施工过程中地下管线容易压埋、损坏等问题,株洲市城建档案馆地下管线科科长马力告诉记者,将地理信息数据与管线埋深、材质等数据相叠加,地下管线分布构成便一目了然,施工前只需打印平面布置图及纵剖面图,便可及时规避管线不明问题,亦可对城市建设进行有针对改造。对比2010年及2014年,使用“数字地下管线”系统前后,株洲地下管线损毁由110余起,经济损失超1千万,下降至事故不超过十起,损失不过百万元。
而长沙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地理信息数据基础上添加市场主体信息及执法人员信息,便可实现对长沙市51万余户商事主体工商登记信息等进行市场监管,并联网至执法人员个人及时处置投诉等事项。此外便于进行辖区企业构成、分类、居民消费易发问题等数据统计。
“各个领域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系统上叠加专业数据信息,便可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更便于高层决策、数据统计分析等。”据悉,目前湖南共建成数字城管系统、网格社会化管理系统、灾害监测系统等99个典型应用系统,另有土地执法系统等18个系统在建。有数据指,近年来省国土资源厅累计为全省各行业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成果23万余幅,节约财政资金6亿余元。
产业规模年增25%以上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步带动形成产业规模集聚,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园将于8月29日挂牌成立,目前已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湖南中森通信为北斗卫星导航提供芯片、整机设备等终端产品。公司外联经理刘庭告诉记者,其产品主要供给军方使用,目前正在开拓民用服务领域,如通过监控泥石流位移等及时防治地质灾害。
“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基础建设对湖南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至关重要,尤其体现在实现高端制造的信息化、精确化。”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方先知表示,如今政府各部门已逐步打开信息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但在相关产业转化上还有很大市场空间,需要在政府引导下扶持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地理信息龙头企业,培育形成一批机制灵活、创新能力强、充满活力的地理信息中小型企业。
据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数据,2011年以来全省地理信息产业产值规模以每年25%以上增幅增长,去年总产值近120亿元。地理信息企事业单位近1000家,从业人员约3万人。预计到2020年,该产业总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30%,带动就业超过1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