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下岗后变身护理员 照顾孤残孩子15年
11月26日,长沙彩虹孤残儿童服务中心一服务点的前坪,谭美红正和孩子们聊天。图/记者 杨旭
潇湘晨报记者 曹伟 长沙报道
近期,多地发生幼儿在幼儿园受到侵害事件,如何照顾孩子的话题引发关注。
而在长沙,一家残障人群抚养机构——长沙彩虹孤残儿童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彩虹中心),一位叫谭美红的护理员,15年来坚持照顾一群身体患有残疾,平均智力水平只有几岁的人。“我已经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他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了。”谭美红说,自己习惯被他们叫做“谭姨”或“谭妈妈”,希望能干到自己干不动为止。
近日,她的故事被拍成视频上传至微博,赢得不少网友点赞。
一个转变
下岗后当孤残孩子护理员
11月26日下午,阳光温煦,在彩虹中心一服务点的前坪,10多个孩子正晒着太阳,谭美红在孩子间来回走动聊天。
谭美红今年50岁,长沙望城人。10多年前,她和老公所在的工厂破产,双双下岗。经人介绍,谭美红来到中心做起了一名护理员。一开始,谭美红的工作并不轻松。毕竟,她面对的多是从小被遗弃,在福利院长大,又患有各类疾病的孩子。他们或智力不健全,或行动不方便,都难以表达自己的意愿。
“有些孩子吃饭时都不张嘴,只能想尽办法逗他们。”谭美红说,她从一开始就照顾重度残障人群,一些孩子甚至连喂饭都很艰难,逗了半天,才能在他们张嘴的一瞬间喂上一口饭。一些残障人员虽然已经20多岁,但因为存在生理缺陷,会大小便失禁,谭美红需要给他们一个个换上尿不湿。还有一些孩子因长期卧床,为防止他们长疮,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给他们翻一次身。
因为工作辛苦,一些护理员干了一阵便走了。最开始她们的工资才300多元,到现在也只有1000多元。谭美红却在这里做了15年,成为中心工作时间最长的护理员。
另一个家
把他们当作自己孩子
为让残障人员锻炼自己的能力,彩虹中心从2004年就开始尝试以“社区家庭”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养育。目前,彩虹中心已组建7个社区家庭,“恒爱之家”是其中之一,这是谭美红目前工作的重点。
“恒爱之家”生活着6个孤残人员,配备6名护理员。其中,有两个从小双目失明,一名苯丙酮尿症患者,一名唐氏综合症患者,一名脑瘫患者,以及患有兔唇、自闭症和智力障碍的迅迅。当谭美红来到“恒爱之家”门口时,16岁的迅迅迎上去,像个四五岁的孩子般紧紧抱住她,喊着“妈妈回来了”。
谭美红告诉记者,每天早上6点,护理员就要照顾6名孩子穿衣洗漱,还会拿出菜谱卡,问孩子想吃什么菜,然后轮流带一个孩子去买菜。“教他们认一个菜可能需要几个月,现在他们认识辣椒、茄子了。”谭美红说,与他们一起生活10多年,知道每个孩子的情况:患有唐氏综合症的肖肖最近眼睛发炎,需要不时上药;20多岁的放放从小失明,想当音乐家,逢人就问“你有收音机(听音乐)吗”。
平时,谭美红会让他们尝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一个将衣服折两次后放好的动作,我教了七八个月。”谭美红说。“这需要耐心。”谭美红说,自己住在廉租房里,还有个80多岁的婆婆在乡下独居。由于经济负担重,她一度离开彩虹中心,但没多久,她听到有孩子因见不到她长期不吃饭哭闹,又回来了。
令谭美红愧疚的是,由于自己长期不在家,老公又在外打工,儿子无人照顾,一度沉溺网络,后来“犯错走了歪路”。说到这里,谭美红的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但没办法,这是我的工作,我已经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他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谭美红说。
心愿
一直工作到做不动为止
谭美红说,作为护理员,总是期望这些孩子能通过她们精心的照顾,慢慢尝试走入社会,尽管困难不只一点点。
30多岁的李仕,从小在彩虹中心长大,是名脑瘫患者。但现在已成功走入社会,独自在外租了房子,卖过报纸,现在卖槟榔。28岁的华华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需要在轮椅上行动,目前还生活在彩虹中心。但她已学会电脑打字,用微信,还在网上做起微商,一个月能挣一两百元。华华说,护理员就像自己的亲生妈妈,希望有天自己能挣钱回报她们。
“放放,你长大后想做什么呢?”一次,谭美红一边吃饭一边和放放聊天,放放一脸认真地回答,“我长大后想离开这里,出去赚很多很多的钱。”“赚那么多钱干什么?”“给你用!”谭美红听到放放的回答,笑着回答,“我们的放放长大了。”
“我也不知道能守到哪一天。”谭美红说,她会一直在这里工作,直到自己做不动为止。“我怕我一旦离开,顶替我的人不能清楚了解这些孩子的一点一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