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七旬娭毑写21本账本 承载30年家庭变迁
21本账本承载30年家庭变迁
长沙七旬娭毑刘腊梅:生活备忘录,越写越幸福
[开栏语]小小的生活账本,是折射百姓生活变化、社会经济发展变迁的“晴雨表”。随着经济转型,各种账本也一直在演变,它可能是某个大妈一天天柴米油盐的支出流水账,可能是某位90后青年一段时间的银行账单,可能是父母为孩子记录的成长日记,或是旅游攻略等等。今日起本报推出《生活账本》系列经济报道,从百姓生活必需的柴米油盐到各个方面的开支入手,挖掘数字背后的故事,剖析百姓生活状态,解读系列民生政策带来的经济改变和渗透影响。
家住长沙岳麓区麓谷街道麓景社区的刘腊梅,坚持家庭记账已有32年,21本大大小小的账本,记录着她家三十多年来的日常开支、人情往来、家庭大事的开支情况。
记账的习惯,让70岁的刘腊梅思路清晰,家中的一分一毫都记得仔仔细细;透过这些大大小小厚厚薄薄的账本,我们可以看到长沙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巨变。
越来越富有的账本
1月10日下午,记者来到刘腊梅家中,看到了她家中的大小账本,在账本上记录的每日开销五花八门,有水电气、物业费等各类费用,账本上记录最密集的则是每天买菜的价格。“牛肉36.0元,白菜5.00元,豆腐2.00元”……每月底,刘腊梅还要核算家庭总收入与开支花费,计算盈余。
刘腊梅说,记账的出发点,最初是由于家庭贫困,要把一分钱掰成两半用,每一笔开销记录下来,提醒自己省吃俭用。如今,她记账已成为幸福生活的备忘录。
“我最早开始记账大概是在1986年,家里4个小孩上学,实在是太困难了。”刘腊梅回忆,为了照顾孩子上学,从祁东老家搬到县城后只能做点小生意补贴家用,生活条件十分拮据,基本每一笔开销都会记录,提醒自己省吃俭用。
记者特意翻看了刘腊梅所记录的近几年来的家庭收支汇总表。2012年的总收入是77237.50元,总支出是44419.40元;2013年的总收入是 86814.50元,总支出是30794.60元;2014年的总收入是83293.20元,总支出是63778.80元。从她记录的近几年家庭收支情况看,每年的收入在不断增加。
账本记录家中迁徙
记者在她家看到,一套80多平方米的房子就两老居住,家里家电齐全,还购买了电脑、按摩椅等。“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已经够幸福了,能用上这些消费品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老伴谭荣华告诉记者,他们这辈子有3个分水岭,在账本上都有刻画。“1992年前,我们一家基本都是租房住,那时候小孩没床睡,就挤在木板椅凳上凑合,账本上记录的基本是几角几分的日常支出;1992年大儿子参加工作后,全家出力,借钱在乡下盖了一栋3万元的房子,总算有落脚之地了,那时候光借账人的名字就记了两整页;2001年后,孩子们基本都参加工作了,稳定后先是在株洲买了一套7万多的房子,后来二儿子又贷款给我们买了现在这套房子。”两夫妇共同感叹道,现在生活水平是芝麻开花节节高,退休工资由一年1000多元变成了每个月2000多元。
刘腊梅记账严谨的生活作风,给她的子女做了很好的榜样。二儿子深受其益,毕业后从事会计审计工作,细致务实的良好家风让他在工作中很少出现纰漏。大女儿是公务员,也深受母亲影响,“现在我也会在家中重大开支上记账,这是个好习惯。”
记者注意到,在刘腊梅的家庭账本上,有一栏专门记载了她公益捐助的家庭支出账目。今年6月27日,70岁的刘腊梅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13年,她被授予“长沙市文明市民标兵”称号;去年,她发动十余位退休老人组成的“刘腊梅义工队”还入选了长沙高新区首届“感动麓谷街道十大人物”。
大数据
近年来,长沙老百姓的钱包同GDP一起鼓起来。
记者从长沙市统计局了解到,2014年居民收入稳步增加,长沙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220元,比2013年增长9.5%;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家庭住房面积达标率为67.1%。
公共交通服务指数达到全面小康标准,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16.1标台;平均预期寿命为76.9岁,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4岁;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的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9.6%,其中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为92.3%,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为96.9%;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0.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5%。
■记者 张洋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