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知识:特殊深度贫困问题

28.04.2015  10:35

特殊深度贫困问题是指特殊贫困问题和深度贫困问题的简称。特殊贫困问题一般指具有明显的特殊地域特征或突发性、概率性的局部贫困问题,如地方病贫困问题、边境地区贫困问题、石漠化地区贫困问题、直过区人口较少民族贫困问题、重大地质灾害贫困问题等。这些贫困问题,从全国区域范围和人口规模上来看,并不占主体地位,其发生是局部的而不是普遍的,有的甚至是小概率事件(如重大地质灾害所导致的贫困问题)。深度贫困问题一般指贫困程度较深且解决难度较大的贫困问题。特殊贫困问题与深度贫困问题并不是同一概念,但在有些情况下它们又交织在一起。如直过区人口较少民族贫困问题,它既是特殊贫困问题,也是深度贫困问题。

特殊贫困问题和深度贫困问题概念,是在全国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的新形势、新背景下提出来的。它们的发生和存在,主要由自然环境恶劣、生态敏感脆弱、地方病高发、公共服务供给欠缺、社会形态特殊、地域文化习俗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导致的,具有致贫因素复杂、解决难度较大、脆弱性特征明显、涉及人口集中且相对孤立等特点。它们是新一轮扶贫攻坚面临的“硬骨头”。

要确保全面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必须在充分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规划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采取有针对性的特殊措施,尽快解决好特殊贫困问题和深度贫困问题。这是当前和今后几年扶贫开发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

 

 

 

 

>�L n ��kp�lS style='font-size:12.0pt;font-family:"Helvetica","sans-serif";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color:#3E3E3E;mso-font-kerning:0pt'>

自2010年开始,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联合开展了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工作,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一、二、三年级)、中等职业教育(一、二年级),在享受国家规定的相关教育资助政策基础上,给予财政扶贫资金特殊补贴,实行直补到户。到2013年,全国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县扩大203个。

雨露计划的全面实施,标志着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由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阶段,发展到自然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开发并举的新阶段。多年的实践证明,雨露计划在落实扶贫到户机制,帮助扶贫对象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稳定就业、增加经济收入,在根治长期贫困症结、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