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知识:文化扶贫

15.05.2015  11:01

文化扶贫是指国家文化等有关部门为推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事业均衡发展,提高贫困地区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所采取的一系列倾斜政策、投入支持和扶持措施。

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贫困,不仅表现为经济贫困、物质生活贫困,而且还表现为文化贫困、精神生活贫困。帮助贫困地区改变面貌,既要从经济发展方面给予扶持,更需要从文化建设方面给予支持。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不仅要扶物质、扶资金,更重要是扶精神、扶文化,改变不利于立足自身实现脱贫致富的传统观念、生活陋习、行为模式和“等靠要”思想,提高其综合素质。

文化扶贫一直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尤其是1996年中央宣传部等10部委启动实施并坚持至今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党的十七大以后启动实施的“文化惠民工程”等,在全国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取得了显著实效。《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把支持贫困地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促进文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列为12项主要任务之一,并在行业扶贫中对文化扶贫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我国现行的和逐步扩大推行的文化扶贫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继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包括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农家书屋等重大建设项目。要求到2020年,贫困地区健全完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2)加强以“两馆一站一室”为重点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实现每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的目标。(3)普及信息服务。优先实施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村村通有线电视、电话、互联网工程,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到2020年,自然村基本实现通宽带。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对贫困地区文化建设作了进一步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