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份“精准扶贫”的满意答卷——访湖南省扶贫办主任王志群

22.10.2015  17:25
  人民网长沙10月22日电 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并给湖南出题,“积极探索可复制的经验”。
  湖南“精准扶贫”两年,不仅开展了贫困人口、贫困村识别,摸清了全省贫困状况、致贫原因、扶贫需求,为“扶真贫、真扶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些“精准扶贫”的作法、经验更是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推向全国。
  人民网为此专访湖南省扶贫办主任王志群,解读湖南“精准扶贫”答卷。
  精准识别
  人民网: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州调研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湖南是如何理解、贯彻这一重要思想的?
  王志群:总书记的“精准扶贫”在湖南首次提出,对湖南扶贫工作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扶贫帮困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在新时期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湖南是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乡,为创建中国共产党、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了卓越贡献。我想,总书记在湖南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是总揽全局、高屋建瓴的政治考量。这以后,总书记扶贫开发一系列思想当中,“精准扶贫”是核心,他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扶贫开发的意义、任务、目标、路径、时间和责任等,讲的非常系统,非常全面,可以说是他在湖南等地调研基础上的集大成之作,也使“精准扶贫”形成体系。
  习总书记首提“精准扶贫”,湖南省委、省政府立刻认识到,这就是新时期扶贫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省今后扶贫工作的重要方向。“精准扶贫”的意义是扶真贫,真扶贫,它的核心是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为此,湖南省委、省政府如履薄冰,不敢有须臾懈怠,及早谋划部署,相继召开系列重要会议,出台系列过硬管用措施,先后从三个方面高位、强力、有效地推进着湖南的“精准扶贫”。一是精准识贫,全面推行扶贫对象实名制管理,为“扶真贫、真扶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精准扶贫,完善思路、调整政策,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提高扶贫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精准管理,改革扶贫考核,建立约束机制,实施动态管理,强化责任落实。
  人民网:湖南开展贫困人口、贫困村识别,在全面摸清贫困状况、致贫原因、扶贫需求中做了哪些工作,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应对困难?
  王志群:“精准扶贫”的前提是精准识别。从2014年1月17日起,湖南全面启动贫困对象识别工作。全省历时一年,发动了10万多人,对全省42000多个村、5700多万村民进行识别。确定了8000个村,230万户、704万贫困人口。这个识别任务十分浩瀚、繁重,且涉及面广。确定的贫困对象,都要走规定的识别程序,符合条件以后,还要张榜公示,层层审批,所有的贫困家庭和个人全部建档立卡。在具体识别中,我们还探索总结了“五评法”,即一评住房条件,二评生产资料,三评劳动能力,四评教育支出,五评健康状况。
  湖南农村贫困户大多在山区,一个村子几百户人家,光是走一遍都不容易,何况每次还要有人在家。对于一些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口,要多次才能找到人。对于农村贫困户的识别,我们制定的采集内容多达一百多个项目,而且每一户贫困家庭的情况时常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识别数据要及时进行更新。为了精准识别,全省搜集录入的贫困户信息达3亿多条,初步建立健全了扶贫信息网络,实现了动态管理。
  客观的讲,由于时间紧、面很广、任务重,在建档立卡初期,贫困对象不够准、信息不够全、数据不够实、底子不够清等问题,在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为把精准识贫工作进一步做细、做实、做准,今年以来,我们集中7个月的时间,发动省、市、县、乡扶贫系统和驻村工作队,对贫困人口数据库进行认真核实完善,逐村逐户开展复查,对符合帮扶条件的全部纳入,“一个不少”;对不符合条件的,全部清理,“一个不多”;对因病、因灾返贫的,全部核实登记,“一个不漏”。并按照“四个一批”的要求,对贫困对象的贫困层度、致贫原因、脱贫对策等不同情况进行分门别类、系统梳理、登记在册,贫困人口数据系统质量不断提高。同时,湖南省委还结合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教育,用3个月的时间,在全省开展“进村入户、访困问需、访贫问计”活动,组织动员63万多名党员干部深入贫困一线,按照“全覆盖、不漏户”的要求,与贫困农户“结穷亲”,全面核实扶贫对象、帮助完善脱贫计划、帮助解决突出问题、扎实开展结对帮扶,从科级干部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进村调研时间不能少于2天,为扶真贫、解真困奠定坚实基础。
  前不久,国务院扶贫办遵照汪洋副总理的指示,要求全国各省、市(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进行回头看,湖南做了经验介绍发言。
  精准帮扶
  人民网:湖南“精准扶贫”两年,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王志群:在建立了精准识别体系后,湖南的扶贫工作从此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出台的各类扶贫政策、办法、措施得以对症下药,效果更加明显。
  一是开展培训提认识。精准扶贫是对扶贫方式一次重大调整,各级各部门对此有一个认识和转变的过程。如何把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精准扶贫上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为此,我们于2014年4月举办了28年来规模最大的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班,研修精准扶贫文件,讲解精准扶贫政策,传授精准扶贫方法。今年8月,省委召集各市州、县市区和省直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及市县两级扶贫工作部门负责人,举办高规格培训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书记、省长、分管副书记、副省长亲自授课,还邀请了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作辅导授课。市县两级也加大了培训力度,开展精准扶贫专题培训310余场(次),及时统一思想认识。
  二是驻村帮扶搭平台。从1994年开始,我省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开展驻村定点扶贫工作。今年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出台了加强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意见,制定工作方案和考核办法。省、市、县、乡四级共派驻工作队8000多支,工作队员达2.5万多人,对所有贫困村实现了驻村帮扶全覆盖。同时,规范了驻村帮扶工作职责,明确了“12+1”工作任务,即水、电、路、业、房、环境整治“六到农家”和就医、就学、养老、低保、五保、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六个落实”,以及基层组织建设。
  三是完善政策强支撑。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通过构建政策体系,打好政策“组合拳”,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2013年开始,省委、省政府陆续出台了《关于分类指导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的意见》、《湖南省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2011-2020年)实施规划》、《关于对武陵山片区农村基层教育卫生人才发展提供重要支持的若干意见》、《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我省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意见》等文件。今年以来,省委出台《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决议》,明确扶贫开发工作举措和目标,要求全党动员、全民参与,举全省之力、集全民之智,打一场扶贫开发攻坚战。省政府明确“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必须强化扶贫开发工作并实行单列。省人大常委会启动了《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立法程序。省财政厅围绕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设立了四个专项投资融资平台。其他省直部门也陆续出台了系列行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大扶贫格局逐步形成。
  四是社会帮扶聚合力。健全组织动员机制,广泛搭建社会参与平台,让扶贫助贫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深入开展扶贫日系列活动。去年重点开展了扶贫好人的评选、“心系扶贫”百万群众大签名、献爱心扶贫捐赠等七项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扶贫效益和社会反响,募集资金12亿元。今年,我们重点开展扶贫宣传月、扶贫公募、万例贫困信息对接、万名贫困学生助学就业、百企扶贫等活动,将扶贫日活动引向深入。积极开展新时期军队扶贫,协调20个师以上单位重点支援20个老区贫困村,帮扶1万户贫困户致富奔小康,发动团以上干部对口资助1千名贫困大学生读完大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启动了“万企联村、共同发展”和“村企共建”项目,广泛引导非公企业通过产业联村、项目带村、智力扶村等形式与农村开展合作对接,到2014年底,全省共有6700多家企业结对行政村9800多个,投入资金120亿元,受益贫困人口200多万。持续推进省内对口支援帮扶,协调经济发展较快的长沙、湘潭、岳阳、衡阳、株洲、常德、郴州7市分别对口帮扶湘西州龙山、永顺、保靖、花垣、泸溪、古丈、凤凰7县,7市累计年投入都超过亿元。
  五是分类帮扶求实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做到“五个突出”,即针对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和公共服务滞后的状况,突出基础建设“补短板”;针对丧失劳动能力的52.5万名贫困对象,突出兜底保障“全覆盖”;针对有劳动能力的187.5万户扶贫对象,突出培育产业“强支撑”;针对贫困家庭孩子,突出教育培训“拔穷根”;针对生存条件特别恶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对象,突出易地搬迁“挪穷窝”。在实践中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四个一批”的要求。
  人民网:湖南“精准扶贫”中,“可复制的经验”有哪些?
  王志群: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手段,精准发力,积极推进扶贫工作机制创新,探索了一些有价值、可复制的扶贫开发经验。
  比如,在产业扶贫中,探索了“四跟四走”新路子。针对过去产业扶贫中,贫困对象被边缘化的问题,我们确定了“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穷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产业扶贫路子,改普惠政策为差异化扶持政策,改“给钱给物”、打卡到户为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和股份合作等多样化帮扶方式,协调贫困地区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与贫困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贫困农民参与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组织程度。直接帮扶,在政府的组织和引导下,对有产业发展愿望和产业发展能力的扶贫对象,直接参与区域特色产业开发。如溆浦县以春和公司为引领,采取公司统一种苗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最低保护价收购、统一担保,扶贫对象分户种植的方式,支持1789户贫困农户种植黑木耳3162亩,帮助扶贫对象7703人,人均种植木耳0.41亩,人平增收2600元。委托帮扶,受扶贫对象个人或集体委托,通过购买扶贫社会服务方式,将国家给予特定对象的扶持资金直接委托给有意愿合作的、有社会责任的、讲诚信和有实力的扶贫经济组织,项目收益按比例分成。如会同县扶贫办委托宝田茶业有限公司,帮扶3个乡镇16个村1427户4962名贫困人口建设2000亩标准茶园基地,茶园权益65%归贫困农户所有,10%归村集体经济所有,25%用于购买宝田茶业有限公司的开发管理、技术服务和产品营销等公共服务。正常受益后,贫困人口人均可增收2000元以上。股份合作,将扶贫对象户的政策扶持资金、土地、林地和水面等生产资料折价入股,由扶贫经济组织统一管理和生产经营,结成联股、联利的共同体,实现股份到户、利益到户。如习总书记调研过的花垣县十八洞村贫困农户与苗汉子合作社合股,在村外流转土地1000亩建设高标准猕猴桃基地,共出资600万元,其中苗汉子合作社占股51%,村民占股的49%,贷款1000万元,项目投产后,全村136户542个扶贫对象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比如,在金融扶贫方面,探索了“无担保、无抵押、基准利率”的小额信贷新模式。针对贫困农户贷款难、贷款贵以及产业扶贫缺资金等问题,我们扶贫办和省信用联社一起推出了“无担保、无抵押、基准利率”的小额信贷,其特点是“一授、二免、三优惠、一防控”。“一授”就是,对建档立卡贫困农户按照诚信度、家庭劳动力、人均纯收入3项指标,每户授信1-5万元。“二免”就是,免抵押、免担保。“三优惠”就是贷款利率优惠,按银行同期基准利率;贷款期限优惠,不搞简单的半年或一年为限,而是根据产业生长周期为贷款期限;贷款贴息优惠,政府全额贴息。“一防控”就是,设立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帮助金融机构防控风险。2013年底我省在麻阳县进行试点,目前已扩大到96个县,预计全年发放小额信贷20个亿以上。
  再比如,针对贫困农户建房难的问题,实施“百千万”安居工程。我们按照“既要有新房,又要有新村”的要求,着力把贫困农户危房改造同易地搬迁、生态移民结合起来,通过调整政策、整合资源、提高标准,制定了贫困地区危房改造计划,印发了《湖南省贫困农户危房改造“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在全省51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面启动了“百村示范、千村联动、万户安居”危房改造工程。把全省无房和危及人身安全的住房贫困农户,确定为危房改造重点帮扶对象,住建部门每户最高补助4万元,扶贫部门每户跟进补助1万元,2014年完成贫困农户危房改造近2万户,今年力争帮助5万户贫困农户圆上安居梦。
  又比如,在“雨露计划”基础上,实施“一家一”工程。以农村贫困家庭为受益对象,采取公益资助方式,帮助贫困山区一个家庭有一个孩子通过两年的免费职业教育、一年企业顶岗带薪实习,实习期满合格后安排推荐就业。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坚持突出重点、精准帮扶,坚持紧跟市场,按需施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教学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规范的职业教育提升素质和就业能力,让更多贫困农家子弟就学就业,走上一条可持续脱贫的路子。凡纳入到该项目的贫困学生,每人每年资助生活费2000元,第三年推荐到出资企业或有关单位顶岗实习并就业。今年计划帮助1万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实现就业,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精准管理
  人民网:精准管理,是确保“精准扶贫”落到实处的保障。湖南是如何用管理和制度确保“精准扶贫”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且不断推向深入的?
  王志群:为确保精准扶贫各项举措落到实处,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基本原则,完善“片区为重点、规划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明确省级相关部门负责目标确定、项目下达、资金投放、组织动员、检查指导等工作,市级负责指导协调、督查落实、初步评估,县级承担抓落实的主体责任,全面负责本县区扶贫任务的落地见效。要求贫困地区党政主要领导要坚持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难点事项亲自协调、任务落实亲自过问,切实把扶贫开发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省与市、市与县、县与乡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细化和落实了各级责任,建立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真正做到责任到人、任务上肩。
  二是规范考评考核。出台《湖南省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对51个贫困县取消GDP考核,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引导贫困地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出台《湖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的意见》,从必须作为、禁止作为、提倡作为等三个方面,坚决刹住穷县富衙、带帽炫富之风,引导贫困地区集中力量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另外,即将出台《湖南省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机制》,规范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退出的标准、要求和程序,对贫困对象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并配套鼓励“脱贫摘帽”支持举措,确保有限的资源发挥在最需要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身上。
  三是狠抓督促检查。部署再好不抓落实等于零。因此,省委、省政府每年组织2次精准扶贫专项督查,省扶贫办对精准扶贫的专项督查、重点督查每年不少于4次。今年9月,我们刚组织6个督查组,由分管办领导带队,深入40个贫困县市区督查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情况。全省贫困人口从2010年1006万人下降到2014年596万人,减少了41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7%下降到10.4%,贫困人口总量从全国第3降到第5。2014年,40个国家片区县和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461元,增幅13.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这些成绩的取得确实不易。
  人民网:湖南“精准扶贫”两年,您作为扶贫办主任在管理指导,以及亲身与贫困户结对帮扶中最大的感受和收获是什么?
王志群:我出生在贫困家庭,成长在贫困地区,长期工作在贫困一线,对贫困群众有很深的感情,能自觉把扶贫开发工作当成事业来追求。就具体工作而言,主要有三个感受:
  一是压力很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湖南还有2个片区、51个国家和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8000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96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5年多时间了,要确保贫困群众与全省同步迈入全面小康,每年必须完成100万人的脱贫任务。且扶贫攻坚如登山,越往后越艰难,尚未脱贫的贫困人口,大多底子薄、基础差、实力弱、易返贫,全是“难啃的硬骨头”。
  二是信心很足。党中央、国务院把扶贫开发提到了战略全局高度来谋划、部署和推进,传递出举全国全党之力推进扶贫攻坚的强烈信号。湖南省委、省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只要是对扶贫有利,要人就给人,要钱就给钱,要政策就给政策。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欲望很强、干劲很足。这些,为我们在更高的起点、更高的层次上推进扶贫攻坚创造了条件。
  三是收获很多。
  习总书记讲“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扶贫系统工作量是过去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全省扶贫系统干部进入了“5+2”、“白+黑”、节假日经常加班的“新常态”。但是苦和累,能够为老百姓做点事情,心里感到踏实。“足寒伤心、民寒伤国”,“为政之道,以厚民为本;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对于我们扶贫干部而言,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帮助596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率领贫困地区同全省全国一道共同迈入全面小康更崇高。通过我们的艰辛付出,贫困对象的小孩子能上得起学、找得到工作,吃得饱饭、穿得起衣、看得起病,喝上了干净水,有一个避风遮雨、安全居住的房子,这是改变千万群众命运的大事,也是造福千秋万代的好事。多年以后,我都会感觉内心由衷的满足和踏实。(吴向家 莫睿思 通讯员 廖红波 邵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