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招”与“转行”背景下的“艺术人才”培养

31.07.2015  11:45

扩招”与“转行”背景下的“艺术人才”培养

记湖南省第一师范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廖小芒的教学改革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兼副书记廖小芒接受星辰在线记者专访)

星辰在线7月30日讯(记者 岳珊) 近年来,一些综合类、师范类甚至理工类、体育类高校纷纷开设艺术专业。今年,教育部公布了近两年全国就业率较低的15个本科专业,其中有6个是艺术类专业。随之出现了音乐专业生考公务员,舞蹈专业生回家摆起了烧烤档现象。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兼副书记廖小芒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已经将近二十年。面临艺术类专业的不断扩招,和艺术生的就业难问题,廖小芒认为,必须要适应形势发展,坚持教学改革,保证教学质量。

艺术实践改革《视唱练耳》教学

中国艺术人才网发布的《2013艺术教育行业分析报告》显示,2002年至2013年间,全国设置艺术类专业的高校从597所增加到1679所,艺术类考生人数从3.2万增加到近100万。一面是尴尬的就业难,一面是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增加和扩招。高校艺术生的培养如何做到既坚守艺术的精神品质和艺术生的专业发展,又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为学生做好未来的职业发展准备。是摆在每一个培养艺术生的高校教学与教学管理者面前最现实的任务。

视唱练耳作为音乐基础学科,其教学是通过读谱、记谱、听辨等方法训练学生的音感、乐感、节奏感和调式感,全面提高学生包括识谱能力、音乐听觉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在内的综合音乐能力和素质。它是学习音乐相关专业技能的基础和保障。

在艺术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视唱练耳教学面临的困境日益加剧。具体表现在生源质量下降、学生人数增加、学生就业压力大,学习功利性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接受的碎片化信息化多、诱惑多等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廖小芒组织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的视唱练耳教师成立教学改革小组,进行“基于艺术实践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并获得湖南省教育厅“2012年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资助。课题组从当前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反思入手,根据视唱练耳的本质属性及其对课堂教学的规定性,科学、系统、合理的在视唱练耳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艺术实践,把学生的音准、节奏、读谱、听觉能力等“音乐技术要素”和“音乐表现”联系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演唱、创作、表现、审美等综合音乐能力。这项改革,在音乐表现和音乐创编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自2010年举办第一场视唱教学音乐会以来,已经先后成功举办了7场视唱教学音乐会。不仅为基于艺术实践的艺术实践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也得到了湖南音乐教育界同行们的认可和赞誉。2014年,主管教学工作的廖小芒同志主持召开了“基于艺术实践的视唱练耳教学改革研讨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实践教学环节正式纳入课程教学内容之中,修订了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完善了教学评价等工作,并对教材建设、视唱练耳技能竞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为继续深化视唱练耳课程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2015年,这项改革获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其研究成果对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丰富和发展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理论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翻转课堂改革《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以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为分析对象,着重学习音乐作品曲式结构与音乐分析,使学生了解并掌握音乐表现手段,音乐发展手法,曲式结构的原则、类型及其特点等知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分析方法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作能力。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音乐理论课程,该课程对音乐专业学习来说至关重要。它要求学生有良好的音乐理论修养和综合分析能力,但教与学的难度都很大。传统的《曲式与作品分析》课堂教学往往是以教师系统的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这样虽然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逻辑性,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高效完成教学任务。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和学生学习目标的日趋功利化,与其他理论课程一样,曲式与作品分析也越来越受到冷遇,教学效果越来越差强人意,许多学生甚至出现厌学情绪。

针对这种情况,廖小芒积极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与实践,他借助国外成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中进行“翻转课堂”的实践应用。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形式由传统的课堂讲解加课后作业转为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加课堂讨论和研究,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为学习指导者,实现了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为主动研究者。

当然,这种改革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革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抛弃以往的经验和习惯,要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和进程,这些意味着大大加重备课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对老师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课堂引导能力、现场及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讨论及展示进行客观评价的能力及处理各种突发评课的应变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翻转课堂的实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其学习的自主性,并实现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毕业音乐会代替《毕业论文》形式

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学习最后阶段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它综合体现了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作为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之一而存在的毕业论文,一直是学生本科毕业的必经门槛。但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毕业论文出现了一系列不如人意的变化,论文数量的急剧增多,论文质量的严重下滑,论文抄袭、代写等现象的日益增多等等使得毕业论文的初衷及其目的日趋异化。在此语境下,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这种情况在艺术类专业尤其突出,有些专家甚至提出“与其滥竽充数,东拼西凑,不如取消本科毕业论文。

2014年廖小芒负责主持了的音乐舞蹈学院毕业论文改革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改革单一的毕业论文形式,推出专业技能突出的毕业生可以通过举办毕业音乐会来代替毕业论文的举措。制定了详细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音乐系毕业论文(音乐会)管理办法》,并于当年开始实施,共计有沈亚男、鲁思银等9名技能专业突出的优秀学生以声乐、器乐独奏毕业音乐会的形式代替毕业论文写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艺术教育界同仁的关注与支持。也受到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的正面报道与赞扬。改革举措为毕业生的提供了多样化的毕业论文形式的选择途径和思路,得到了校领导和教务处的大力支持,在创新音乐、舞蹈表演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尽管教学改革的道路充满荆棘与坎坷,尽管新时期艺术生的培养还会出现更多新的问题和矛盾,但是廖小芒坚信,只要抱定培养合乎社会需要的应用型艺术人才这一目标,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积极探索,勇于改革,团结向前,中国的未来艺术人才和艺术教育人才培养必然在改革的征程中做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