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太春节打麻将久坐不动 起身“闪腰”致骨折

18.02.2016  01:21

   星辰在线2月17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胡伟男 通讯员 许湘红 汤雪) 春节假期里,78岁的程奶奶痛快的打完一场麻将,收场时却不慎闪了下腰,导致连续数日剧痛,贴膏药也不见好转。到医院检查,医生考虑为第一节腰椎压缩性骨折。长沙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主治医师何友智表示,60岁以上老年人多数有骨质疏松症,建议平时不要久坐或突然做剧烈的动作,以免因腰肌紧张、僵硬或动作姿势不好而导致骨折。

  “这次是痛怕了,以后再也不打麻将了。”程奶奶躺在长沙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的病床上,止不住心中的悔意。程奶奶家住井湾子北,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打麻将。“儿子说打打麻将可以预防老年痴呆,所以我每天都要打一会儿,有时一坐就是5、6个小时。”除夕当天,程奶奶吃完晚饭,在子女的陪伴下打了2个多小时的麻将。程奶奶没想到,这轻微的一下“闪腰”竟让她连续疼痛数日,贴了许久的膏药都不见好转,春节期间,她不愿意上医院看病,强行一忍再忍。初五早晨7时许,程奶奶洗澡、洗头后,突然疼痛加剧,躺在床上完全不能动弹,子女担心她的身体,赶紧将其送到长沙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看病。

  “老人入院时,我们给她完善了核磁共振等相关检查,考虑为第一节腰椎压缩性骨折,需要进行手术。”脊柱外科主治医师何友智介绍,科室及时给老人做了椎体后凸成形术,简称PKP,也就是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引导下,通过骨折椎体的单侧或双侧的椎弓根进行穿刺,到达骨折的椎体,在这个工作通道的支持下将特制的球囊送进椎体并撑开,往椎体内注入“骨水泥”,“骨水泥”凝固后,硬度比原来的骨质要强,受损的椎体一般不会再度压缩,手术耗时也比较短。程奶奶的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现在疼痛明显缓解,能下床自由活动,明日将康复出院。

  何友智告诉记者,老人原本就有骨质疏松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喜欢久坐打麻将,冬春天穿着厚重,加之长期处在坐立位时,容易出现腰肌僵硬、紧张,改变体位时如果动作姿势不当、重心不稳就很容易发生骨折。春节期间,科室连续收治了11例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大多都是60、7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中以女性居多。

  据了解,骨质疏松,是一种以低骨量、骨组织微结构退变、骨脆性增加及易致骨折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人自出生到20岁,骨矿物质不断增加,骨组织形成快于吸收,骨骼逐渐坚硬,20至30岁时,骨吸收与形成趋于平衡骨量增加变缓;30至40岁时,骨量达到一生中的峰值;40至50岁骨量开始缓慢减少;50岁以后,特别是绝经女性,骨量急剧流失。男性则流失相对缓慢些,骨质变得越来越脆弱,就容易发生骨折。

  需要注意的是,骨质疏松病患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或轻微症状,如乏力、腰痛或四肢酸痛不适等,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症状会明显加重。若不及时控制病情恶化,在弯腰、负重、下楼梯、打喷嚏、跌倒、挤压等情况下,都可能引起骨质疏松性骨折,常见部位为脊椎、髋部、股骨、肱骨近端、桡骨下端、肋骨等。

  “骨质疏松性骨折致病率、致残率极高,严重影响市民生活质量。”何友智提醒,中老年人需每年定期到医院进行骨密度监测,了解自身骨骼健康状况,以提前干预治疗。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可以从日常生活习惯开始调整,如摄取足够的钙质和维生素D,进食富含钙、低盐、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每日适量补充钙剂;若缺乏阳光照射,补充生理需要量的维生素D;适当增加户外健身运动,例如太极拳和缓步跑,每星期保持至少3次运动,每次20至30分钟,并注意防止跌倒;在医生指导下坚持药物治疗,比如雌激素、降钙素、二磷酸盐等。老年人有腰、背、颈部等疼痛症状,不能简单买点膏药一贴了事,而及时到医院拍片检查,若有骨质疏松,及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