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上网流量“偷跑”?推荐几个小窍门
原标题: 手机上网流量“偷跑”?上个紧箍咒!
正规渠道下载应用、热点设置密码、选择大牌手机等可规避流量被偷
12月2日,本报A16版刊登《流量“超跑”元凶是恶意软件》一文,消费者反响热烈。
不少市民拨打本报电话,“原来流量偷跑的方式还真是防不胜防啊!”“能否有一套解决流量偷跑问题的小窍门?”
12月9日,带着众多消费者的疑惑,笔者专门访问了运营商相关负责人和熟悉移动业务的专家。
■杨迪
【举措】
当月流量可实时查询
9天用了一个月的流量、10月份流量超过以往任何月份等,“流量偷跑”现象也不全是用户凭空捏造。 那么,用户流量哪里去了?
电信行业分析师付亮认为,除流量使用增加之外,4G网速变快,软件自动升级、恶意软件偷跑等都是参与流量超跑的元凶。
12月9日,一名熟悉移动业务的专家向本报透露,移动目前已经开通手机流量实时查询。
“用户如要实时掌握流量使用情况,可通过中国移动手机营业厅客户端进行查询。如对当月内流量使用情况有其他疑惑,可拨打10086进行了解”。湖南移动相关人士也证实了这一说法。
他说,目前,中国移动为客户提供多种流量查询的方式,可以编辑短信CXLL到10086定期了解流量使用进度,还可以通过中国移动手机营业厅客户端实时查询上网流量,另外,中国移动还为广大客户主动提供了上网流量进度短信提醒服务。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网络和系统支撑能力的不断提升,流量查询等通信服务将更加完善”。上述湖南移动相关人士说。
那么,既然提供流量情况查询,为何又要设定时限呢?
该负责人表示,运营商有数千万的客户,而系统存储是有容量限值的,如果超过使用最大存储容量,会造成系统负荷压力。
“就像行车记录仪,存满了,它就得自动覆盖,不可能无限制的记录存储。”上述负责人说。
【技巧】
防止流量“被偷”
流量已然成为偷食者的“香饽饽”,那么,作为“主人”,我们如何“防盗”呢?
行业分析师提醒,首先要选择正规渠道下载应用。
他表示, “偷吃”流量的软件大多是非正规渠道的第三方软件市场上下载的,它们很多被黑客“二次打包”写入恶意代码。
“当你觉得手机流量莫名其妙增加时,可以打开任务管理器查看有什么程序在运行,结束无关进程,这个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最简单易行的。”上述分析师表示。
产业观察家梁振鹏支招,很多手机都有热点功能,打开时,其他通信设备通过加入热点,便能来蹭网。因此,不要轻易打开热点功能,若要打开一定要设置访问密码,让别人想使用时必须拥有通行证。
此外,选择大品牌手机。很多恶意、流氓预装软件多见于水货、山寨机,品牌手机预装的软件一般都是大众化的、需求较高的一些应用。因此,要想尽量避免预装软件带来的困扰,最好还是选择大品牌的手机。
答疑
1、流量不清零是导致“流量偷跑”的罪魁祸首?
不少IT部门同学纷纷表示:“流量不清零”主要改造的是“套餐内流量”以及“流量包”的失效日期。由于流量有效期的延长可能会对套餐内原有的话音、短信等业务的计费产生影响,运营商通常将流量的计费和话音短信等业务隔离开来。这样做的好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系统的改造,避免可能出现的费用问题。
系统改造完了,流量的计费自然有了新的依据。“流量不清零”,仅仅改变的是流量的计算周期,而对流量的使用快慢并没有任何的影响。虽然“流量不清零”的新政是从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但是要到11月30日我们才能看到“流量不清零”带来的影响。运营商也不可能因为“流量不清零”同时调整流量的计算模式,流量因此而跑得快更是不现实的。
2、流量“偷跑”的感觉到底从何而来?
消费者反映有的月份流量使用量超出较大,有的月份流量用得多并不奇怪,如10月我们经过了一个国庆长假。长假里,很多人身处的环境可能未必有WiFi信号。在没有WiFi的地方,手机要上网只能依靠流量,时间一长流量的消耗自然会有所增加。
同时4G速度更快,图片打开、上传、下载速度更快,流量的消耗自然成倍增加,而不同的地点4G网络信号的强弱也会让单位时间上网消耗的流量产生差异。
综上所述,有的月份流量消耗多实际上有着客观的因素。一般来说,流量用得多和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除此之外,手机有没有中病毒、是否开通了WiFi助手、后台程序是否自动更新等都会对流量的使用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