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陪审故事

12.05.2015  12:51

谷晓君,是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妇女联合会的一名普通干部。2005年,我成为桑植县人民法院一名人民陪审员,现已连任两届。近十年中我共参与审理案件四百多件,多次被评为桑植县优秀人民陪审员。担任人民陪审员这些年里,我由原来不了解法院到熟悉人民陪审员工作,体会了作为人民陪审员的一份艰辛和荣耀,体会到了一名人民陪审员的责任和价值。

夯实功底 进入角色

在担任人民陪审员之前,我从没跟法院打过交道,不了解人民陪审员具体是干什么的,也不晓得怎么干。刚刚开始庭审工作时,我自以为平时在本单位工作起来里里外外一把好手,陪审工作应该也不在话下。可是,当我真正走上审判台的那一刻,才真正体会到隔行如隔山的真正含义:法院审理的案件涉及刑事、民事等各个方面,法律领域广,术语多,难把握,当时心里就着急了。心想:如果不懂法律敷衍了事,是对自己、对法院、对当事人的不负责任,更是对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亵渎,既然坐在审判台,就不能当陪衬,既然选择当人民陪审员,就要当好,尽管没有着装但行使的是一名法官的权力,心里应该装着天平,装着党和人民,更应该明白司法是公平的最后底线!为此,我开始钻研法律知识,看法律书籍,看中央一频道的《今日说法》、中央12频道的《道德与法治》等电视栏目。每次我都认真琢磨电视里的案情案例,每次参与庭审我都认真细致观察法官怎么走程序、怎么驾驭庭审,有不明白的就在庭下悄悄向法官请教。慢慢地,我也敢在庭审中对当事人发问,庭后讨论讲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渴望自己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陪审员。

寻求突破 尽职尽责

法官在庭审过程中,都是用法律术语来进行,对判决书的表述也有很多法律术语,有的时候老百姓可能看不懂,弄不明白,容易引起误解或理解偏差,导致对裁判结果不满意。而人民陪审员来自群众,来自社会各阶层,了解老百姓,同样的意思,法官用法律术语表述老百姓不明白,但人民陪审员用方言来表述老百姓就懂了。为此,我坚持站在老百姓“立场”上办案,从老百姓的角度切入。我想,打官司无非就是要达到案结事了、社会稳定的目的。因此,接到案件后我尽量主动多做调解工作,安抚老百姓的情绪。曾经有几个案子,根据当事人提供的情况,我考虑到即使打了官司也很难执行,打官司的结果可能导致又一个不稳定因素诞生。于是,就多次给双方做调解工作,仔细分析利弊,最后双方达成了共识,以调解的方式解决了问题。

恪守原则 协调关系

在与法官共事的日日夜夜里,在与当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深深的感到:司法工作不容易,做一名法官不容易,我要大声呼吁:敬请社会各界尊重法官、关心法官!人民大众渴望法官做出公正的判决,而法院更需要民众的尊重和理解。法官这一职业看似神圣,实际案件多工作量大是家常便饭,有时还得忍受着种种误解、承受着常人所不能理解的压力,偶尔有些当事人还会威胁恐吓法官。这让我为法官捏一把汗,有时因误解过深,当事人伤害办案法官的过激行为多次见诸报端!我暗下决心,既然身为人民陪审员,有条件也有能力做好一名为民办事的代理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公正司法的引导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警民关系的联络员,我就一定要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多方呼吁社会对法院、对法官多一些了解,多一些理解,当好司法与民众联系感情的桥梁与纽带,减少摩擦和矛盾,为司法和谐与社会稳定尽心尽力。      2010年,我参与审理一起行贿案件,当时涉案人员是一名副职,平时工作尽职尽责口碑不错,庭审前社会上有一部分人认为是因为职务和工作的需要而做出的行贿行为,不应该算在个人头上,社会反响较大,庭审前说情的人也颇多,庭审第一天到法院聚集旁听的有上百号人。我力挺让群众尽可能地参加庭审的全过程,让他们了解案件的真实情况。通过几天的审理,大部分群众在法庭上了解了真相,消除了误解,一致认为法院做出的判决是公平公正的。统筹兼顾  不辱使命作为一名妇联干部担任人民陪审员,在牵涉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案件中我尽量统筹兼顾,力求最大限度保护妇女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在一宗婚姻财产分割案件中,就一处房产如何分割,我与合议庭其他人员的观点出现分歧。证据显示,婚姻存续期间的住房系女方婚前一人出资购买,但男方坚持说自己出了一部分资金,却没有证据支持。看到合议庭其他成员有些犹豫时,我提议将家具、电器等活动财产倾斜分给男方,只把房产判给女方。最后,合议庭支持并采纳了我的意见,最后有人戏称“离婚案件中财产分割由妇联人民陪审员说了算”。还有一个离婚案件,小学教师邓桂英先后两次到县妇联反映遭受其丈夫朱兴国的家庭暴力,请求妇联支持她离婚。在接访时查明,她的右手裹着厚厚的血迹渗透的纱布,双大腿、小腿均有皮下出血。找到她的丈夫核实情况时,他的丈夫公然承认邓桂英身体上的伤都是他打的,他不仅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且傲慢地说:“男人打自己的老婆谁敢管我?!你们谁敢给她离婚我就找谁算账!”。见到如此嚣张跋扈的态度,我不由得义愤填膺,暗下决心非支持离婚不可。确定的开庭时间到了,邓桂英的丈夫朱兴国赖着不到法庭,当时,如果缺席开庭也是不违反有关规定的,但为了使这个婚离得叫当事人心服口服,我和另一名陪审员会同一个法官背着国徵,翻山越岭走了半天,赶到夫妻俩所在的小山村,在小学教室里组建了临时法庭,通过庭审判决二人离婚。最后,当事人邓桂英感念我作为妇联干部和人民陪审员支持了她的权益,保护了她的人身安全,激动得涕泪俱下,当场给我跪下表示感谢。当时我也非常感动,深感作为一名人民陪审员,通过坚持原则和主持正义,不仅能为当事人解除痛苦,而且能在为社会奉献正能量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近年来,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正当合法权益,我积极主动介入到婚姻财产、老人赡养等有关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诉讼案中,多次参与妇女、儿童、老人的行政、民事等案件审理。这项工作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在法庭开庭前,主动与法院联系,提前介入,详细了解当事人的具体情况;第二步是在庭审中,仔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明辨是非,以一个正式法官的标准要求自己,决不做摆设,为合议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积累扎实的资料;第三步是在合议时利用人民陪审员的一票话语权,充分发表意见,积极为弱势群体说话,即便与合议庭其他成员意见不同的时候,也会坚持自己的一票意见。自担任人民陪审员以来,我参与这样的案件达30多起,为30多名当事人直接维权。这样,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这些年来,我深感担任人民陪审员就担负了属于法官的光荣而神圣的职责,这是人民赋予的权利和重托,我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同时,也是一份责任,时刻提醒我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每次接到陪审通知,不管身处何地,工作有多忙,我总是放下手头所有工作,随叫随到,并经常提前到,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陪审工作中。有一次聊天我对县法院院长说:我担心自己年龄偏大了,不再适合做人民陪审员了,结果院长对我说:“你这样热爱人民陪审工作的人,怎么不适合干陪审工作呢?人民陪审员没有退休规定,就算你以后退休了我都要建议你继续担任人民陪审员!”这一席话极大地鼓舞了我,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信心:今后我还要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认真做好陪审工作,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公平正义做出自己的贡献。  

潇湘女性网版权所有,如需转载本站文章,请联系本站,否则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