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认识,深深共鸣——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04.12.2017  10:45

  “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情形就变了,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同唱同乐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期有。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其实可能愈走愈孤独。” 

  《亲爱的安德烈》,是龙应台和她当时18岁的儿子安德烈3年间书信交往的集结。龙应台是我喜欢的作家之一,细读她的文字,让人心安。虽未谋面,但总觉得心心相惜。

  她笔下的文字清新温情又引人思考,就如同有人评价的一样:她的笔锋时而犀利中寒光四射,时而静谧中柔情万种。但何时何地都少不了的,是对世事的独到的洞察与见解,以及对生活哲学超然的感知与领悟。

  《亲爱的安德烈》出现的初衷,便是她为了了解自己的18岁儿子的内心。她要认识18岁的安德烈,与她几年未见,再相见时,已从亲密变得陌生的不再是可爱的安安模样的儿子。 

  “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藉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可以不必了。不,我不要掉进这个陷阱。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没有关系,但是我可以认识成熟的安德烈。我要认识这个人。我要认识这个十八岁的人。” 

  十八岁。

  十八岁的安德烈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他喝酒、聊天、听歌、开Party、旅行……

  十八岁的我,当时是怎么样的呢?

  当时的我,还在学校里,被题海淹没。

  翻开《亲爱的安德烈》,看他们母子来往的信件,在信中,他们谈国家意识,谈文化认同,谈世界观,谈人生价值,谈对工作的态度,谈爱情观,谈抽烟问题……有争论,有认同,更多的是各执己见。你会看见妈妈因为儿子信中一句话,发送紧急邮件追问;面对儿子对于自己生存状态的迷惘、不安,她根据孩子的性格特质用曾经发生的事情,客观的数据引导、劝慰他;你会看到一个十八岁的孩子对于国家、民族的那份认同与追求;他清楚地知道任何事的背后都紧跟着不能不面对的“后果”和“责任”;他对自己未来的路,迷惘却又坚定着……

  我羡慕着他们这样的亲子关系。

  我也曾和父母亲密无间,但那只限于小时候。父母对我很了解,他们知道还是婴儿的我,哭是因为饿或是不舒服,撇嘴是因为自己的心意没有得到理解。直到现在,我爸还常拿小时候的事情来取笑我,就是以前3岁多的我吃饭一定要他嚼碎了喂才肯吃,不然就会哇哇大哭。每当他提起,我都觉得有点“丢脸”,当即反驳回去。毕竟就现在的我而言,这行为实在是不怎么卫生。但其实内心里我也能相信,当时的我也许就是这样的,因为对于我来说这是全心全意依赖他们的表现。而现在的我,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让他们对我内心的想法只能是一无所知。

  尽管我是爱着他们的,但我们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说。

  我在书本中曾经看到这么一段话: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就像放风筝一样,总是希望子女展翅高飞。有多高飞多高,希望他们飞到一个更精彩的世界。自己却永远留在原地,远远地守护着他们。风筝乘着风,能够飞到很远很远,渐渐地放风筝的人变得很小很小。他们中间是天空般的鸿沟,但总有一条鱼丝联系着,哪怕鱼丝再细,他们之间的感情都不会断。 

  我发现自己就像被牵在手中的风筝,每当我要偏离方向的时候,父母总是能够扯扯那根线,把我拉回正确的方向。

  父母总会在我身边,不断地给我意见,直到让我认识到我的那些想法是多么幼稚离谱。我与父母总是在这样说服与被说服中抗争与妥协。

  翻开《亲爱的安德烈》,在第10封信烦恼十九里,在德国的安德烈晚上八点,还在被身处凌晨三点的香港的妈妈龙应台发消息询问。两人间的对话,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和父母间对话的相似之处。有不耐烦,有少年人固执的倔强,还有一份意外的从容。

  翻开《亲爱的安德烈》,在第27封信二十一岁的世界观里,安德烈把妈妈交给他的十个专访问题挑拣了几个进行了答复,同时还提出了反问。当时我看时就觉得他们母子之间的相处真的是平等的交流,而不是长辈对晚辈的命令式的状态。看得我会心一笑,让我好羡慕。信中的第四个问题:你将来想要做什么?让我也不禁思考。当时已经二十一岁的安德烈,用天马行空的想象说出了十项人生志愿回答了这个问题。我思考着,想起了过去的自己,然后我发现自己过去种种对于未来的想象都是未能达成。我疑惑,我不安,但看到第28封 给河马刷牙里,龙应台看着安德烈对自己提出问题胡诌一通时,她说出了心底话,一个母亲对孩子最深的期许,也是最真挚的关怀:“对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这一段话,深深打动着我。人生如果是铺满荆棘的曲折小道,充满着泥泞和坎坷,那么父母就像是系在我们腰间的安全绳,不论我们去往何处,都守在我们的身边。

  而在第33封信生命诘问里,龙应台回答了安德烈给她的几个反问。譬如问到她怎样面对自己变老的事实,是否会害怕读者和亲人忘记她;人生中最懊恼、后悔的事情;如何面对别人对她“智慧”的期待等等,每一个问题都棘手得令人难以回答,让人觉得被冒犯。而龙应台的回答却简单朴实,其中对于死了之后希望儿子们怎样记得自己,她自比柴火,只为照亮、温暖他们,给他们勇气和力量,不需要记得,不在乎是否记得。就像她自己书中所写的,她说:“父母对于一个二十岁的人而言,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父母啊,只是子女完全视若无睹的住惯了的旧房子而已……父母和子女的缘分,就是在一生中,将是一次又一次的看着你离开,对着你的背影默默挥手。

  整本书信集里,共有39篇文章,36封来往的书信,还有2篇他们各自写的序文,一篇龙应台写的跋文。在跋文中,十八岁的安德烈,成长为一个二十七岁的男人。他成熟、稳重,变得包容,再不是书信交往里看到的那个三分玩世不恭,二分黑色幽默,五分认真的男孩。

  看完书,我心里感触太多。每一个字仿佛都能与之产生共鸣。在这世上,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而在这之中,唯有我和你成为亲人。你们也是第一次为人父母,我也是第一次当别人的孩子。看着书中的母子相处,我想,我需要改变些什么了。



责编:       审核: 江世炎
常德审计:推动市属国有企业“瘦身健体”规范运行
     下发15张审计调查表,全面摸清国有企业家底;报送的23篇审计要情和专报全部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促进市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出台制度18项,促进企业完善政策制度33项;揭示大量违纪违法问题,挽回经济损失2.审计厅
宁远县:三向发力抓整改 联农带农促增收
     永州市宁远县以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资审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