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合作时报】湖南省怀化市柑橘集团:高标准打造“柑橘王国”

16.03.2016  10:54

        2015年12月25日,多日不见的冬日阳光终于探头探脑地钻出云层,将金色洒向大地,让人欣欣然、飘飘然。湖南省中方县牌楼镇的柑橘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正门口,猛然抬头,迎面撞见满眼矮壮葱绿的橘树,片片肥硕红云骑在树梢头,把它们压得仿佛喘不过气来……这就是怀化新农柑橘专业合作社柑橘成熟时的繁荣景象。

        怀化市新农柑橘专业合作社成立于1997年10月,是由怀化市供销合作社发起组建的股份制专业合作社,也是怀化市柑橘集团发展柑橘产业的主力。柑橘集团集柑橘的种植生产、储存加工、营销和技术服务于一体,带动周边县(市、区)农户建有总面积达2.4万亩的柑橘生产基地,年柑橘销售总额达1300多万元。柑橘产业化服务技术力量雄厚,柑橘销售网络已扩展到全国各主要销地市场,是市级主要柑橘产业化企业之一,合作社也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评为“全国示范专业合作社”。

        边贸淘金带来新思路

        1998年怀化的“大红”“广柑”品种老化,在国内市场上明显滞销,越是产量高的“大年”,价贱伤农越是严重,不少果农干脆连果子都不摘了,任其烂在树上,掉在地里。怀化撤地设市时,市柑橘集团应运而生,市政府给走马上任的公司总经理戴司元下了一项硬任务:拓展柑橘市场,稳定市场价格,维护果农利益。

        正当戴司元一筹莫展时,一条信息引起了他的注意:俄罗斯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市的消费者对果小味酸的地中海沿岸柑橘逐渐失去兴趣,圣诞节前夕可能有很大的柑橘供应缺口。这对多年从事柑橘贸易的戴司元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下了馅饼。在仔细确认信息后,戴司元立即兵分三路展开行动:一路北上东北,摸清市场行情;一路到各县产果地组织收购;一路保障运输,负责列车调温,防止鲜果腐烂。经过近一个月的精心准备,当年的12月份,戴司元带着240吨怀化柑橘来到千里冰封的俄罗斯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市。

        统一的果型、鲜艳的色彩、甘甜的口味以及小于0.5%的腐烂率,戴司元带去的柑橘立刻就获得了当地最大的水果经销商的认可,并签订了购买协议,合作社的柑橘年销售量很快超过了400吨。在戴司元的推动下,当年销往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市的怀化柑橘突破了2000吨。

        然而仅仅持续了两年,戴司元的供货渠道就出现了问题。2000年4月,怀化的柑橘才刚刚开花,俄罗斯的订货电话就来了,订货量达到了500吨。但是到了10月柑橘成熟,各地产量明显降低,果型明显偏小,达不到果型标准的柑橘被拒收了。损失了上百万元后,戴司元深刻地认识到,做大做强柑橘集团就必须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稳定的货源,必须建立自己的基地,按统一的标准打造自己的产品。于是,“公司+基地+农户+工厂”的模式应运而生。在中方县委、县政府和市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新农柑橘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逐渐向标准化、产业化转变。

        标准化打造柑橘王国

        实干的精神源自心中的梦想。2003年,合作社专门从国家农科院柑橘研究所引种了“山下红”蜜柑。戴司元有一个梦想,就是通过柑橘集团示范带动,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联合广大果农,把“山下红”打造成中国的“新奇士”。

        为了进一步扩大、推广“山下红”的标准化种植,戴司元带领柑橘集团和合作社,在中方县牌楼镇一带集约2000亩宜果山地,建立起优质水果示范基地,并引导入社的农户统一施肥标准、用药标准和采果标准,确保“山下红”质量统一。此外,集团还投资50万元引进了果品自动分级设备,对产品全部实行统一规格包装,解决了产品规格不一的问题。

        为了推进当地柑橘产业化进程,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湖南省社的支持下,2004—2007年,合作社承担并实施了柑橘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任务。通过标准化建设项目实施,共计建立核心示范园1056亩、示范区推广面积达1.21万亩,带动科技示范户2038户。2007年11月,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组成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验收组,专程来到市柑橘集团牌楼基地考核验收,省、市专家分7个大项、40个小项对市柑橘集团的标准化示范区进行打分,并给出了95分的高分予以验收通过。

        经过标准化生产的“山下红”,果色都红得发亮、果型大小一致,很受消费者欢迎。2015年是柑橘大丰收的一年,但是众多橘农却是丰产不丰收。但是在新农柑橘专业合作社,却是另一番喜人的景象。基地所产“山下红”,11  月份开始下树,20  天内就基本售罄。除了从长沙等地陆续有人慕名自驾前来采购少部分外,大部分供应给了北京、上海等地的长期固定客商。

        戴司元告诉记者,统一种植的“山下红”在口感上有很大优势。除此之外,合作社的基地都采取了标准化科学施肥方法。当地的土壤多缺钾,经过土壤站测土配方施肥,适当增加钾元素含量,土壤条件改善、地力显著提升,促使柑橘生产提质扩容。由于施用配方肥,果实甜度平均增加了3  个点以上,即从通常的10个百分点普遍增至十三四个百分点,外观质量也有较大提升,产量明显增加。

        梦想似乎遥远,但实现的路径其实非常清晰。现在,怀化“山下红”已经奠定了统一生产、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基础,剩下的工作就是像“新奇士”一样去奋斗,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不断地打响品牌,不断地抢占市场。据了解,目前已有500多户农户加入到合作社,开始种植“山下红”柑橘。

        品牌经营策略扩大销售渠道

        经过了标准化的种植和挑选,如何把柑橘送入市场,让更多的人知道怀化柑橘成为了集团的另一项重点工作。

        怀化是湖南省传统柑橘之乡,但长期以来,广大果农和经销商习惯于统货统级销售,大多没有自己注册品牌,且习惯采用竹筐包装,营销方式简单、落后,严重影响柑橘销售。为了提升怀化柑橘形象,合作社多年来积极推行对采摘后的柑橘进行洗果、分级、打蜡、贴商标的商品化处理,采用新型套式彩色纸箱包装,打出自己的注册品牌,实施品牌营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商品化处理加工,每担柑橘可实现80元以上的增值增效,在不增加果农投入的情况下,合作社和果农都获得了较高的回报。柑橘合作社先后注册了“WUSHUI(舞水)”和“红三湘”商标。在2013年,“WUSHUI(舞水)”获得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百佳标准化农产品品牌”称号;2014年“红三湘”获得湖南省知名品牌称号。

        为了保持良好的柑橘销售渠道,合作社在巩固好原有销售渠道的基础上,把“增设窗口和网点,不断培育新的客商,完善营销网络”作为扩展销售渠道、巩固和占领市场的重要策略。多年来,合作社在全国各主要销地市场建立了自己的柑橘销售窗口,并不断完善营销网络,把怀化柑橘销往东北、华北、华东等外地市场。

        2003年以来,合作社同哈尔滨、绥芬河等边贸公司及北京某集团公司签订柑橘供货合同,建立了长期业务关系。同时,通过签订长期供货意向书的形式,上海、福州某大型柑橘批发商将新农柑橘合作社定为其在湖南的主要柑橘供应商。2008年,受西方金融危机影响,全国普遍出现了柑橘销售难的情况,但在那种情况下,合作社销往北京、上海、福州等地的山下红蜜柑和冰糖柑仍然达到7万多担,而且每公斤蜜柑最高卖到了20元。

        合作社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经过几年的示范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促进了湖南特别是湘西地区柑橘产业的发展。接下来,合作社将进一步积极推进柑橘标准化生产经营、完善经营设施,并购置国产新型流水生产线设备、建设柑橘商品化处理中心,扩大柑橘商品化处理经营规模。

        名片

        戴司元

        湖南省怀化市柑橘集团总经理

        怀化新农柑橘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记者:目前合作社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不仅带动了“山下红”柑橘的发展,还发展了其他品牌的柑橘,接下来合作社打算如何继续扩大规模?

        戴司元: 接下来,合作社将通过加大投资,进一步提升柑橘产业科技水平。通过实施节水灌溉、生物法病虫害防治和柑橘采摘后的商品化加工处理项目,将牌楼5000亩柑橘基地建设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另外,将以果蔬冷藏保鲜库为依托,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完善冷链物流设施和网络,做大做强果蔬类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务,构建“基地+冷链物流+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现代商贸平台。

        记者:合作社通过标准化、产业化的发展成功地把柑橘推向全国,那么,合作社的柑橘是以什么标准来种植的呢?

        戴司元: 合作社根据标准化示范基地的项目要求,同省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了适合湖南实际情况的生产操作规程、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等,包括  “无公害食品柑橘产地环境条件”  “无公害食品柑橘生产技术”《冰糖橙栽培技术规程》《冰糖橙产品标准》《山下红蜜柑栽培技术规程》《怀化市柑橘专业合作社无公害柑橘生产操作规程》等完整的技术质量标准体系,为推进项目建设提供了依据和体系保障。此外,合作社狠抓宣传培训,通过会议培训、现场培训、参观学习、观看影像资料等方式使果农掌握了标准化生产知识,提高了果农实施标准化生产的科技应用能力。

        记者:合作社的柑橘除带动怀化柑橘产业的发展,有没有在回馈社会、带动社会发展方面作贡献?

        戴司元: 从2001年开始,合作社就通过租赁村民山地的方式,建立了面积达5000亩的柑橘示范基地,引进了“山下红”蜜柑等优质柑橘品种,带动了当地大批果农实施了柑橘品种改良。另外,合作社在创业成长的过程中,安排了一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困难职工再就业。其中,合作社牌楼柑橘基地常年聘用的农民工达30多人,安排破产改制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40人,解决了一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