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村官就要当好村官

12.05.2015  12:51

欧桂兰,是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湾井镇丰收村村党支部书记。她于199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过村的妇女主任、村主任、党支部书记,至今从事基层工作已有20年。这些年来,通过村里人的不懈努力,村里经济社会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村民生活水平也相应得到提高。丰收村本是位于九嶷山下的一个小村庄,共有3个自然村,农村人口1300人。以前形容村里的时候用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穷乡僻壤山沟沟,坑坑洼洼车不通,垃圾处理用风刮,污水解决靠蒸发”。如今,全村已经旧貌展新颜,优美的环境、整齐的民居、标准的学校、宽广的马路、美丽的沃野一个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新农村已悄然兴起。我也被评为“湖南省劳动模范”、“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先进个人”、“永州市首届慈善人物优秀爱心人士”,并多次获得市、县“优秀人大代表”、“优秀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说到怎样当好村官,那过去的点点滴滴给了我这样深深的感受:

一、托举乡村梦,致富不忘村

欧桂兰和丈夫曾经砸过泥砖、做过裁缝、当过木工,家里田里地里的活样样都干过,还当过一段时间的民办教师。1991年,她们开始创办折叠椅厂,因价廉物美而深得大家的喜欢,欧桂兰也逐渐在村里小有名气。之后,有近30名村民加入到厂子里来,丰收村的村民们就这样开始了共同致富之路。1994年,欧桂兰被村民推选为村主任。任职之初家里人很是反对,都跟她说:“村子搞这么多年还是没有转变,你一妇道人家还能有什么法子”。那时,她也有过放弃的念头,也想过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但是,村里的一穷二白和想干事创业始终在欧桂兰心里挥之不去,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后,她最终还是留了下来,坚定地挑起了这个担子。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现在想想,也确确实实是这么回事。到村里任职以后,欧桂兰就立志要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做出点作为出来。为此,她努力争取上级的政策支持,大胆地去县里、市里甚至省里跑资金拉项目,想尽一切办法来调动村民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刚开始时,工作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她心里也有过迷糊。但是,欧桂兰还是坚持了下来,她有时候想支撑她的应该就是心中那股不服输的劲了。后来,欧桂兰知道,发展还是要挖掘本村的潜力,因地制宜。丰收村的土地适合种烟草,村民也有自家种的习惯,欧桂兰就聘请农技员到村里传授先进的种烟技术,鼓励村民多种烟草,现在全村种烟的面积已经达到了250多亩,而且种出的都是优质的烟叶,在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授民以鱼不如授民以渔”,欧桂兰想,让村民从根本上实现富裕,重要的就是转变他们的思想理念,灵活多样地搞经营。为此,她先后四次自费带领致富能手到经济发达的地区进行考察,学习人家的经验做法,回来后根据村里的实情制定全村经济发展的思路。

有句话说得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丰收村的学校年久失修、破烂不堪,教学设施设备也很落后,到了难以运转、严重影响正常教学的地步。这个事一直在我心头萦绕好久,当年,自己没有考上大学,至今仍是心中的遗憾,欧桂兰时常在想,一定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2008年,她开始带头募集资金投入修缮工作,带头捐款2万元,募集资金10余万元,改善基础设施,整修运动场,对村小学进行了翻新。现在,一听到教室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欧桂兰的心中就很温暖。后来,在积极争取下,丰收村里建起了助学基金,来帮助那些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和考上大学无法上学的学生。

作为村书记,欧桂兰发挥带头作用,尽己所能去发展公益事业。2004年她带头捐款3.1万元,筹资3万余元,实现了村民多年的通电梦;2005年,捐款2.2万元,修建了村礼堂;2008年,捐款5万元,筹资7万元,修通了本村2.5公里的公路,结束了村民千百年来肩挑手提的历史;2009年,捐款35万元,建起了520平方米的村综合办公楼,为村民的学习、娱乐提供了好去处;连续10年自掏腰包为村民订报订刊,倡导大家多读多看有益身心健康的书报,少搓麻将少打牌。她还多次资助困难学生,1995年以来,她家先后资助过4名贫困学生,每人每年6000元。在2003年农历11月24日下午的时候,她和丈夫骑摩托车去宁远一中给一名面临辍学的学生送学费,由于送款心切,在校门外不幸遭遇车祸,那次医疗费用就花了近15万元。但是,欧桂兰没有停止对困难学生的帮助,受伤的那段时间里,学生们亲人般的问候成了她战胜伤痛的精神力量。

二、建设好班子,切实解民忧

习近平总书记说:“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这说明了村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些年丰收村的建设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也主要是有一个好的党支部。村支书是村班子的“主心骨”。在支部里,欧桂兰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作决定之前充分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紧密团结两委班子的成员,在事关全村问题上,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生活中,对村内老干部老党员是“高看一眼,关爱一分,尊敬一度”,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主动为村里发展建言献策,发挥余热。

“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这是胡锦涛同志为我们如何做群众工作提出的淳淳教诲。在丰收村,群众就是邻里乡亲,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彼此也熟悉。所以,对他们的一些实际困难,欧桂兰感受得更深切,她时常换位思考如若是我遇到同样的事又该怎么办。每每想起这些,村民群众反应的问题都会让她寝食难安。因此,她就常常告诉自己,一定要把村民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对待,对他们反映的情况必须事事抓落实、件件有回音。有些事,她也一时半会不能解决,但她会尽力去做相关的工作,这样自己也安心。近些年,群众上访的也多了,虽然无故上访和违法上访的也有,但是她知道只要是上访就说明有问题。对那些要无理上访和违法上访的,欧桂兰总是挨家挨户去做说服引导工作,及时制止他们的不法举动,以免一时冲动而酿成不良的后果;对那些合理上访的,她会及时做好记录,协助处理好相关问题。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建设成今天的幸福家园,已可自喜为豪。但面对未来,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前进永远在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不可止步。欧桂兰不断地告诫自己: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坚韧源于责任,热情源于乡情,丰收村的发展才刚刚起步,未来之路还很长很长。  

潇湘女性网版权所有,如需转载本站文章,请联系本站,否则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