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 为“小康梦”奋力前行(图)

17.10.2014  20:49

杨光荣(中)深入桑植县洪家关乡银杏塔村实地调研(资料图)

慈利县零阳镇团坡村,在投资40多万元,新修的300平方米 “五保户之家”,许显辉(左)一行向刚入住的赵雪姑询问入住感受(资料图)

一年来,各扶贫后盾单位围绕基础设施改善、特色产业发展等实施精准扶贫,武陵源区协合乡宝峰山村发生了显著变化(资料图)

  红网张家界站10月17日讯(分站记者 廖秋萍)10月17日是我国设立的首个“扶贫日”,也是第22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当天上午,张家界市举行了“心系扶贫”学生签名活动,众多爱心人士与学生们表示将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一起关注贫困问题,帮扶贫困家庭,支持扶贫工作。

  近年来,张家界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工作得到长足发展,但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全市还有316个村、近30万名群众仍处在贫困状态,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记者从张家界市扶贫办了解到,从1994年到2013年,张家界市建设扶贫工作已经连续坚持了20年,先后投入各类建设资金22.5亿元、帮扶1755个贫困村、24个教育卫生扶贫点,努力改变贫困村的落后面貌,为更多贫困村创造富美生活。

   他说,没有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全面小康

  市委书记杨光荣在市委六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曾谈到建设扶贫时强调指出“全市上下要统一思想认识,把扶贫攻坚'四基工程'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有力抓手抓紧抓好。没有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全面小康。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是当前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最紧迫任务和最大难题。”

  投入350万元,新修公路26千米,整修公路10公里,电网改造1.3千米,建水池185立方米,铺水管1.73千米,惠及人口659人;油茶基地、烟草基地、茶叶基地等基础产业建设有序推进……作为桑植县洪家关乡最边远的高寒山村——银杏塔村,2012年确定为全省7个扶贫攻坚示范村之一,2013年初确定为市委办、市农办(扶贫办)建设扶贫村和市委书记杨光荣的联系点。一年来,按照省扶贫攻坚试点(示范)的要求,该村建设扶贫工作以280亩烟叶、800亩有机茶叶、300亩油茶和养殖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紧紧抓住大户经济和农户经济发展这两个轮子,目前,在建扶工作组的指导、帮助下,该村基层组织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亮点纷呈。

  “村里之前破破烂烂的,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小孩。而现在行走在村中,红墙白瓦、干净小道,这些都是之前不敢想象的……”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的笑脸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说,建扶工作组成员要与群众同吃苦、共欢乐,努力做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慈利县零阳镇团坡村是市政府办公室2013年——2014年建扶联系村,也是市委副书记、市长许显辉的建扶联系点。许显辉多次深入团坡村实地调研,召开现场办公会妥善安排部署建设扶贫工作,要求建扶工作组成员要与群众同吃苦、共欢乐,努力做群众身边的“贴心人”。自张家界市政府办公室建扶工作组进驻该村以来,已完成投资1000多万元,建扶项目逐一落实、成果丰硕,建扶目标全面实现、成效显著。新修改造建成乡村组道路31.4公里;新修了330平方米的村部和300平方米 “五保户之家”;山顶烤烟、山腰林果、山下蔬菜“三大产业”创收预计百万余元;解决了全村人民期盼已久的无水缺水困境、用电供需矛盾、通讯信号差无等问题以及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安居工程。随着一项项具体工作的落实,昔日穷乡僻壤的山村现如今已正朝着实现“全面小康梦”奋力前行。

  自2013—2014本轮度建扶工作开展以来,截止2014年6月底,全市建扶工作组组长下村5158天,工作组员驻村21202天。全市120个建扶村(点)投入资金35897.7万元,完成轮度规划总投入的71.75%。

   20年来,张家界市投入建设资金22.5亿元、帮扶1755个贫困村

  从1994年到2013年,张家界市建设扶贫工作已经连续坚持了20年,先后投入各类建设资金22.5亿元、帮扶1755个贫困村、24个教育卫生扶贫点。20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中心,以扶贫开发为抓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有史以来参与人数最多、投入物资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攻坚总体战。

  这场总体战,全市各族人民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省直相关单位和市、区县直属单位抽调精干力量组成的工作组的帮助下,经过连续20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实现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提出的目标任务。

  通过20年的建设扶贫,贫困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全市农村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2014年张家界市仍有贫困人口28万余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占全省平均水平的61.6%,占全国平均水平的57.8%,全市扶贫攻坚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下一步,张家界市将突出抓好创新机制、突出改进模式、突出打造亮点这三个重点。以“1656”和“523”行动计划为切入点,因地制宜采取大户、扶龙头等形式引导发展好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增强建扶村自身造血功能;将抓好“四基工程”。对全市117个建扶工作组在建扶贫村所开展的“四基工程”进行科学正确指导: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注重基本产业发展。三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四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将认真落实加强组织领导、服务协调、督查考核、调查研究以及宣传推介“五项举措”,扎实推进全市农村建设扶贫工作。

   设立“扶贫日”是向贫困宣战一个重要举措

  从2014年开始,国家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 我国设立“扶贫日”是响应联合国决议的具体行动,主要目的是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核心内容是学习身边榜样,宣传凡人善举,动员广泛参与,培育良好风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国家加大对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协作的支持,加强生态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地方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