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开福区率先建设教育现代化强区

17.09.2015  12:06

( 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阳光伙伴欢快跑。)

  长沙晚报讯(记者 周和平 通讯员 李洪波)在开福区,不仅“好上学”,同时也将“上好学”。近日,开福区就加快建设教育现代化强区作出部署:大力实施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创优工程、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创新工程、教育信息化推进工程、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五大工程”,全面实现教育理念、教育水平、教学设施、教师素质、教育管理“五个现代化”。力争通过5年努力,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优质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机制,率先在全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领跑三湘、全国一流的教育强区。“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教育就是抓未来。教育的发展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根本大计。”开福区委书记廖建华如是说。
  
  基础教育
  
  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市民
  
  围绕“教育现代化强区”目标,开福区实施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创优工程。采取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回收小区配套园等形式,逐步实现学前教育“广覆盖、保基本”,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充分发挥区内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引进区外名校合作办学,让“有学上”“上好学”的开福教育格局惠及更多市民;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普、职分流比逐步达到1:1。以区域推进公民教育为切入点,面向全体学生,继续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模式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丰富公民教育系列活动,公民教育特色品牌在全国更具影响力。
  
  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建立开福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字化管理平台,进一步推进区域合作办学体制,深化与长沙市一中、雅礼中学、周南中学等名校合作,探索与各级各类名校创新合作模式,整合并优化沅丰坝中学、植基中学、沙坪中学三所农村初级中学资源,稳步提高办学水平。
  
   职业教育
  
  将引进职业院校驻区办学
  
  开福区将实施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创新工程,增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积极开展在职人员岗位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弱势人群生存发展技能培训、外来人员适应城镇社会生活培训。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重点,着力培育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建筑设计、湘绣工艺、生物医药等贴近开福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培训项目。根据城市化发展快速进程,将引进职业院校驻区办学。
  
  建立健全社区教育体制机制,完善区、街镇、社区三级社区教育管理模式,加强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需求的受教育者提供优秀师资队伍。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拓展开福社区教育网站资源库,营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社会氛围。2020年前创建成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镇2~3个,长沙市示范性社区学校8所。
  
   教育信息化
  
  搭建“开福教育云平台
  
  开福区实施教育信息化推进工程系统规划教育城域网的整体架构,搭建“开福教育云平台”,实现政务办公电子化、教研网络化、资源系统化、备课数字化、家校沟通信息化“五化一体”。缩小城乡教育数字化差距。全面落实“三通两平台”建设,互联网出口带宽达2G,100%的学校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师机比达1:1,生机比达5:1,数字化智慧校园覆盖率达到60%以上,率先实现教育信息化目标。
  
  构建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创新教育教学手段和模式。开展数字化网络环境下学习方式变革实验,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管理体制的深度融合;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和应用能力,教师新一轮信息技术培训覆盖面达100%,形成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格局。
  
   基础设施
  
  解决“入学难、大班额”问题
  
  开福区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推动实施37所中学、89所小学、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共129所中小学校的规划建设和提质改造工作,确保基础教育阶段的就学需求。
  
  全力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重点解决浏阳河街道、秀峰街道等街道无公办幼儿园的现状,确保新建楼盘配套幼儿园作为区属公办幼儿园或者普惠性幼儿园使用。
  
  加快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快解决“入学难”、“大班额”问题,到2017年,投入22亿元在全区新建和改扩建22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将新增学位2.3万个,其中江湾片区新增江湾小学;四方坪片区改扩建四方坪小学、浏阳河小学、四方坪二小;鹅秀片区新建河口小学、创远小学、鹅羊山小学等。
  
  人才队伍
  
  建立充满活力的农村教师引进、使用和培养机制
  
  大力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切实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通过公开招聘教师、选调骨干教师、接收免费师范生等方式引进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幼师),充实学校教师队伍。加大引进省市名优特校长力度,在全区的优秀教师中,建立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相适应的校长后备人才库,修改完善校长职级制,推进建立校长“能上能下”的任职机制。
  
  探索建立与高等院校深度合作机制。引进省市乃至全国名优特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实施名师、名校长和名学校等“三名工程”,激发全区教师队伍活力。实施针对青年教师、新进教师成长系统培养的“新蕾计划”,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启动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实现名师工作室在中小学、幼儿园学科全覆盖。稳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建立充满活力的农村教师引进、使用和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