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建言长江中游打造“中三角城市群”

28.11.2014  16:41

  中新网北京电  由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四省学者联合编撰的一份报告提出,长江中游四省应依托长江经济带的中间腹地打造“中三角城市群”,成为引领中国中部地区崛起的增长极。

  这份报告全称为《中三角蓝皮书: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报告(2013-2014)》,由湖北省社科院和社会文献出版社联合于近日推出,这也是中国首部有关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蓝皮书。

  今年的全国两会,“长江经济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标志着长江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背景下,长江沿线省份如何清晰定位,抓住发展机遇,这成为各地关注的焦点。

  这份由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四省学者参与撰写的报告提出了“中三角”的概念,指出在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皖江城市带的基础上整合形成“长江中游城市群”。

  报告中的“中三角”概念囊括了湘、鄂、赣、皖四省的39个地级市,根据报告提出的数据,2012年这个长江中游城市群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2593.89亿元,占全国的12.05%;年末总人口15890.07万人,占全国的11.74%;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占全国的10.1%、10.9%、20.8%。

  报告称,目前,“中三角”在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发展基础良好。201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镇化率达到52.08%,已超过50%的拐点,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可以判断,长江中游城市群已经进入城镇化的战略转型期。

  “我们提出这个‘中三角’的概念,主要是相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极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的‘京三角’,这个大城市群主要依托长江经济带的中间腹地打造新的城市群。”这份报告的主编、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表示。

  虽然发展潜力巨大,但是,与沿海城市群相比,报告也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还存在城镇化水平不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不强、城镇体系不完善、中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

  鉴于“中三角”的发展,报告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国家在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上予以相关支持,建议在长江中游城市群设立国家新型城镇化改革试验区,在人口、土地、投融资、社会管理等方面,赋予改革试点的更大空间。

  此外,该报告认为,产业一体化是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前提和核心。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一体化基础条件已具备,但仍存在区域产业同构、协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在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找准政府的着力点,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一体化。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以武汉为中心的中三角,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城市群,如果这三个城市群发展起来,对于联通中国东中西部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社科院副秘书长晋保平表示,打造长江中游的“中三角”城市群,对于中国中部崛起,以及联通东西部发展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