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湖南召开专家座谈会 把脉问诊全省养老服务业

07.10.2016  12:36

  

  本报记者 王 铭

   (《中国社会报》2016年9月30日7版)

  束缚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症结何在?湖南省政府日前在长沙市召开全省养老服务业发展座谈会,邀请学界和业界的代表,从学术研究、政策制定、应用实践等方面,为全省养老服务业发展把脉开方,为“十三五”期间的养老服务业发展出谋划策。主持会议的湖南省副省长蔡振红开门见山,“湖南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当前要深入研究人口老龄化形势和对策,要更加全面地认识养老服务业。

  湖南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164.42万人,占总人口的17.17%。面对严峻的老龄化趋势,湖南省委、省政府深化养老政策措施,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通过试点为养老服务业发展积累了经验。湖南省民政厅厅长段林毅表示,“十三五”期间,湖南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坚持政府市场双向发力、坚持城市农村统筹发展、坚持供给需求协同推进、坚持质量效益同步提升,重点解决养老服务供给总量不足、民办养老发展不充分、供给质量不高、供给效益不佳等问题。

  正因如此,路径选择成为本次座谈会的主要议题,内容涵盖“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现状、趋势与路径”“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府角色和部门协同”“养老+养老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以及“巩固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础地位的实践与建议”“养老和医疗融合发展的实践与建议”等多个领域。

  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甄炳亮认为,“十三五”乃至今后发展养老服务业应该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调整完善政策,突出重点、聚焦难点,加快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对今后养老服务业发展路径,既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强监管、重基础,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探索建立长期照护服务的资金保障制度,同时又要制定政策推动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发展养老服务业,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他认为,衡量养老服务发展的两个标准,一是家里有老人失能失智,能找得到地方登记,住得进养老院而不用担心资金不够。二是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想要投资老年服务业,有一个清晰的路径图,不用担心遇到各种磕绊、暗礁。

  “不能为了发展社会养老而遗忘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要制定家庭养老的社会政策,强化家庭养老的基础性地位。”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玉韶建议,不能把养老服务过多独立化,而要用公共服务解决大部分老年人的共性服务需求。他建议湖南做大旅居养老、康养、文化创意养老产业等,重点发展针对失能失智老人的日间照料中心,小型的社区养老机构。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唐钧认为,要针对老人丧失的功能方面予以弥补,让老人仍然能够过上跟平常人一样的生活。要重点关注失能老年人,尤其是完全失能老年人。要加快建立长期照护服务保障体系,这能有效解决全民养老问题的核心困惑与后顾之忧。

  “要通过优化供给侧和激活需求侧两端发力,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家庭、个人在养老资源配置中的综合作用。”郴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庞涛认为,要学习甚至应该是学会以经济思维、经济方式处理老龄问题,以融合的思想将“养老+”产业打造成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主攻方向。

  从实践应用层面来看,来自民间的力量同样可圈可点。湖南万众和社区服务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跃佳表示,万众和一直在思考四个问题,长者们最需要什么?他们最担心什么?他们为什么会孤寂?他们快乐的根源在哪里?对此,他们重点形成了三种有针对性的业态,一是长者康护服务,二是日间照料服务,三是居家照护服务。其核心就是优化供给,提升品牌服务输出能力及核心价值。

  湖南康乃馨老年呵护中心负责人罗尧清表示,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保证社区嵌入式小型养老机构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场地供应,因为这种家门口的养老院确实受到居民的欢迎。

  湖南康乐年华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袁云犁很关注医养结合领域的政策突破。在他看来,有必要对当前执行的医养融合给予准确的定位,重要的是在政策层面上予以细化和确定,要真正确保医养结合有政策的支撑。要从制度层面进行设计,建立长期照护保险来解决资金问题。

  “人口老龄化加剧是挑战,也是机遇,一个人退出劳动岗位以后,还是重要的消费体。”蔡振红认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无论从改善民生、经济发展、劳动力供给角度,还是从发挥老年人作用、扩大需求角度,都应当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而不仅仅是提供养老服务。

  他指出,目前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条规不少,但政策的系统性、协同性还不够,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增强政策的系统性、一致性和同心力。同时,要进一步深化对养老服务业的研究,重点在居家养老、吸引资本投入、政府定位、加强金融财政税收支持、加强产学研结合、形成完整产业链等问题上实现突破,助推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