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质监局抓公共社会管理标准体系建立

24.07.2015  15:28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政府公共社会管理部门中,人员变化和管理职能调整了,难免出现“朝令夕改”的现象。然而,广州市质监局会同各职能部门,用了5年的时间组织制定涵盖市政、林业、旅游、环卫、信息化、安全生产、家政服务、档案管理等领域的268项地方技术规范,用标准提升公共服务功能、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广州市建立起了一个长效有序、持续向社会和公众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服务型政府。

        当前,随着打造法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绩效政府、阳光政府步伐的加快,公共社会服务标准化在服务型政府建设和规范化建设的合力推进下大步走来。因此,公共社会管理服务作为政府和社会组织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满足公众普遍需求的重要环节,如何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公众生活和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过程显得非常重要。

        为此,广州市质监局在标准化战略的指引下,按照“民有所求,我有所为”原则,用标准化的理念改变传统社会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权责模糊、环节繁琐的弊病。该局在5年的标准化战略实施过程中,从构建规范化、优质化、效益最大化、服务阳光化的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入手,使制定的每一项地方技术规范,具体事项都有标准可依循、可操作、可检查、可评价,从而保证政府公共社会管理服务行政职能统一、规范、明确地履行。

        为解决“流水的兵”造成的因人设事的现象,改变传统公共行政向现代公共治理管理模式转变相对滞后的局面,广州市质监局在公共社会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建设中,通过理念创新,用一系列标准优化政务流程和行为,建设服务型、廉洁型和高效型政府,对全面提升政府行政管理能力,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品质,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该局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充分发挥标准的规范、引领作用,结合广州特点开展市地方技术规范研制,发布实施的市政、水务、交通、卫生、民政等150多项服务业类广州市地方技术规范,在提供民生保障、优化城市环境、服务宜居城市、规范公共服务、提升政务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广州市地方技术规范《人行天桥、立交桥绿化种植养护规范》和《城市道路人行道设施设置规范》,用标准规范了人行道上所有的公共设施设置,以及从地面到空中的绿化,为市民提供了便利的公共设施,使城市的道路始终保持四季花开,“花城”的称号更加深入人心;在城市管理的细节上,《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从材质、结构、技术及管理等方面全方位进行规范,解决了广州市150万个涉及10多个行业的井盖设施被盗、异响、沉降、凹凸不平等问题,用标准化从根本上保障了井盖设施质量和管理,预防了“吞人”事故的发生。

        为“铁打的营盘”能够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城市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广州市质监局在标准化体系设计中,通过标准体系设计创新,按照政府宏观职能的要求,从横向到边,覆盖所有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范围;到纵向到底,细化到各具体事项的办理流程,将政府所有职能进行全面梳理,逐层细分,构架完整进行标准化体系设计。目前,该局会同各职能部门组织制定并批准发布的268项地方技术规范,主要涵盖在市政、林业、旅游、经贸、环卫、物流、信息化、安全生产、家政服务、档案管理等多个领域。这些标准坚持以服务城市、服务民生为核心,总结和浓缩各行业技术发展的有效经验,通过标准的形式,以统一的技术要求规范社会行为,为实现城市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例如《政务窗口服务规范》有效地指导和规范了广州市政务窗口服务质量,提升了政务服务水平;《行政审批业务接入及集成》系列标准,推动建立了统一的电子政务模式,加快实现了城市智能化管理。再如针对社保信息系统中药品没有统一编码的问题,在全国率先制定并出台的《药品分类与编码规范》和《药品剂型分类与编码规范》,对药品的编码赋予统一的规则,有效解决了药品监管中药品名称不规范、系统难以兼容的困难,实现了药品的信息化监管。

        5年来,广州通过加强地方技术规范的制定与实施,无论是社会公共管理部门的人员变化,还是管理职能调整,在规范城市管理、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公共服务功能、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方面,随着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的构建逐步完成,实现了标准化工作由工业标准化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并举的转变。另一方面,随着公共社会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使政府管理和服务体现了“公民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公共治理理念,与传统重经济、轻民生的公共行政理念相比,发生了质的转变。

来源: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