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2015年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攻坚克难显成效

02.03.2016  09:34

2015年,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安全生产重点县市区按照国务院和省安委办关于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攻坚克难工作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努力深化整顿关闭、“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推动攻坚克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在往年攻坚克难工作的基础上,各地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攻坚目标、重点任务和推进措施,构建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实施”的攻坚克难工作机制。 二是 完善政策措施,强力推进整顿关闭和“打非治违”。 省安监局会同省国土资源厅联合下发通知,明确了26个主要矿种新立矿山和已建矿山最低开采规模,提高了非煤矿山的准入门槛。各地进一步健全“打非治违”工作机制,利用行政、经济、司法等有效手段,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行为,坚持“打非”与“治违”并重。在前两年全省已累计关闭非煤矿山1373座、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关闭任务的情况下,2015年又关闭非煤矿山273座。全省15个省级重点县非煤矿山数量在2012年基础上下降了30%以上。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全省继续推进重点矿区的资源整合。 三是 结合实际,深入开展专项整治。 各地以问题为导向,分别开展了露天矿山分台阶开采和地下矿山提升运输、通风排水、采空区治理等专项整治行动。与此同时,各地还按照省安委办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了与煤伴生矿山的排查清理核实工作,为推进专项整治奠定了基础。 四是 夯实基础,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省安监局2015年安排专项资金407万元,安排中介机构对全省280家地下矿山和209座尾矿库开展“专家会诊”。各地以“专家会诊”为契机,督促企业按照“一矿一策”要求落实整治措施。各地通过选树示范点、召开现场会、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方式,积极推进“五化”矿山建设。各地结合实际,创新监管方式方法,涌现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如湘潭县、雨湖区通过开展安全生产“双向承诺”活动,提升矿山企业和广大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花垣县制定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精准化监管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方案,对铅锌矿山采空区、采矿工作面、尾矿库进行挂牌管理,对采空区、保安矿柱、封堵巷道进行测量、编号上图并实施分级监管。慈利县要求矿山企业自主聘请技术员全程进行技术指导。沅陵县积极探索矿-院合作模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联系有资质的科研院所指导隐患整改和开采开拓。醴陵市安监局在全市安监系统实施“五问工作法”和“周一学习制度”,要求安监人员每月底从5个方面(即本月做了什么工作、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成效、有哪些不足、下个月有什么计划)进行现场汇报和交流,每周一晚组织全市安监系统干部进行2个小时的业务学习,同时在高危企业建立“企业安全教育日”制度,要求非煤矿山企业每月19日停产一天,开展宣传培训、隐患排查整治、设备检修、应急演练、警示教育等活动,并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通报和处罚。宁乡县通过实施科技兴安三大工程——企业隐患自查自纠自报系统工程、电子监测监控视频系统工程、矿山安全生产风险公示公告,提升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水平。

(沈安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