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2014年秋冬种生产形势分析

28.11.2014  17:45

一、当前冬季农业生产特点

入秋以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把秋冬农业生产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全市共落实冬种生产面积541万亩,比上年增加27万亩,其中油菜331万亩,比上年增加11万亩;蔬菜95万亩,比上年增加1.5万亩。今年秋冬农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领导力度加大。各地于9月中旬前都层层召开了动员会,制订了工作方案,落实了工作责任,特别是在财政投入和考核督促上下足了功夫。全市7个粮油大县秋冬种财政投入达到3430万元,其中油菜生产投入3000余万元。祁东县财政投入达到800万元,为历年之最,重点加强了购买油菜精量播种机的追加补贴,并制订了竞赛排名、分类奖惩和考核评比等办法。常宁市财政投入冬种400万元,重点对各级油菜示范片实行免费供种,共发放油菜种籽30万包,硼肥10万包,并对冬种生产综合考核评分排位前6名和最后一名制订了严格的奖罚办法。

二是规划布局优化。主要公路沿线重点采取了集中连片不间断统一播撒油菜为主的“三花”混播,双季稻区重点推广“稻稻油”、“稻稻肥”生产模式,城区利用蔬菜大棚重点发展反季节蔬菜、食用菌、马铃薯等特色蔬菜。衡南县重点打造了“清花河岸千亩小麦万亩油”冬种绿色长廊、耒河流域十万亩优质油菜产业带及以铁丝塘镇,三塘镇、洲市乡为重点的3个2000亩绿肥示范带。衡阳县西渡镇青木村、台源镇龙福村、岘山镇星光村等27个村沿线实现了三花混播全覆盖。耒阳着力打造了蔡伦竹海和永济湿地公园(鸟岛)公路沿线油菜旅游风光带。乐富、爱心觉乐、富新、盛强等基地陆续上市的辣椒、西红柿、四季豆等反季节蔬菜品种得到市民亲睐。

三是办点示范样板突出。各地按照  “万、千、百”多层次梯级示范要求,全市共创办秋冬种作物高产示范片2126个,面积77.71万亩,其中省部级万亩高产示范片21个、示范面积27.9万亩。衡阳县高标准打造“两圈一线”即石市渣江台源西渡绿肥油菜生产示范圈、西渡岘山油菜生产示范圈和渣江三湖洪市演陂大户绿肥生产示范线。耒阳新市“稻稻油”三熟制油菜万亩高产示范片、常宁胜桥镇“稻稻油”三熟制油菜全程机械化栽培示范片、衡山县萱洲镇、衡东县高湖万亩油菜示范片都来势看好。

四是技术支撑有力。按照“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技结合”的思路,坚持走“集中育苗、适期移栽、一穴双株、基施硼肥、全程机械化作业”的高产技术路线。全市共组织了30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在关键生产时期开展驻点技术服务的人员达400人。耒阳市、常宁市与湖南农大合作分别在新市镇大兴隆村、胜桥镇高田村开展了双季稻区油菜早熟品种选育和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今年全市秋冬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9.5%,油菜全程机械化应用面积达到22.8万亩,比去年提高10个百分点。

五是规模经营加快。据初步统计,全市30亩以上油菜种植大户发展到14620个,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祁东县共50亩以上的油菜种植大户达1067户,比上年增加了721户,大户种植面积达13.67万亩,占计划面积的30.58%,黄土铺镇东旭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购置油菜直播机4台,开沟机8台,种植油菜2476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不平衡。县与县之间、点与面之间,不同作物品种结构和长势不平衡。

二是有难度。今年早晚稻栽插季节推迟,导致油菜育苗移栽相应推迟,“油稻稻”季节紧、劳动力不足的矛盾有可能在后期凸现。

三是缺管理。部分农户基肥不足,补肥不及时;油菜、草籽等作物“三沟”不配套,开沟质量不高,主沟、围沟层次不清,排水不畅。

四是难推进。品种难以统一、标准化推广难、产业链条不长、深精加工不多、订单面积不大的现状依然存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省农业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省领导重要批示精神全力抓好当前秋冬粮油作物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秋冬种领导小组要切实负起责任,狠抓工作落实,按计划有步骤展开秋冬生产的各项工作,加强对秋冬种作物面积核实、财政投入、田间管理等情况的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逐一加以解决,促进全市秋冬种生产再升温、再发展。

二是进一步加强田间管理。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作物品种的不同特点,组织技术力量深入基层,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有针对性地指导农民搞好田间管理,目前要着重做好油菜、绿肥、蔬菜和冬粮田的开沟排水、苗期追肥工作,在冬前发好苗。要制定好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加强预测预报,及时发布病虫信息,指导群众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三是进一步加强进村入户。各级各部门充分利用“冬闲”的时机,以“一流转五服务”为抓手,按照《衡阳市2014-2018年粮食生产规划》的要求,加快土地流转,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种植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登记造册,为明年的粮食生产发展做好各项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