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湖南省农业委员会重点工作公示

18.12.2015  14:37

2015年承办的省委、省政府重点工程和重点工作16项,包括重点民生实事、两型社会建设、全面小康推进工作、粮食生产等,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农机等产业和农业农村管理领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直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重点民生实事得到有效落实。 我委党组高度重视,明确一名分管领导主抓,一名委领导协管,设立专门工作班子,切实加强了对全省农垦危房改造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管理等。明确责任,将垦区危房改造任务责任分解落实到各市州农垦主管部门和项目农场,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优先调配,强力推进危房改造。精心调度,全面实行危房改造进度一月一报制度,坚持每月一次调度,每月一次情况汇总,并在9月份组织召开了全省农垦危房改造专项工作会议。抓质量安全监管,要求项目单位制订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并把垦区危房改造工程建设纳入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统一管理之下,纳入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督导。全面开展督导检查,从7月31日起分三个阶段对各地危房改造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督促检查。通过积极努力工作,2015年我省农垦危房改造项目计划完成建成任务为30000套,其中2015年农业部下达任务25852套,2014年结转7457套,截止11月30日,农垦危房改造项目已实现开工32396套,基本建成27444套,基本建成率为91%。全面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是两型社会建设成效初显。 2015年,我们继续推动规模化养殖畜禽污染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完成38处大中型沼气工程的设计开工和2处5000m3以上规模化沼气工程建设。继续在长株潭地区实施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和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适度扩面,将170万亩试点附近插花丘块43.15万亩和湘江流域苏仙区、桂阳县、冷水江市、冷水滩区、邵东县、衡东县、湘阴县的6市7县60.86万亩耕地纳入试点范围。对试点区域及周边区域开展重金属污染源现状排查,共检查企业1200家次,发现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118家,责令停止建设11家、停产8家、限期整改45家,关停取缔7家,已送环境污染违法犯罪案件9件。积极实施种植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强替代种植区的土地流转工作,引进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和培育专业合作组织,按农时季节落实6.7万亩结构调整任务,全年共完成近12万亩种植结构调整任务。结合两型社会建设的理念,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和农民合作社创建,把两型的标准理念纳入美丽乡村示范村考核,评选出的7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全部达到了“道路硬化到户、村容村貌整洁、生活低碳环保、生产清洁无害、生态植被良好,居民庭院美观,两型文化繁荣”的两型建设标准。联合湖南省标准化协会共同起草了《两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地方标准,现已完成该标准的送审稿。

三是全面小康推进工作落实有力。 在省小康办的领导下,认真履行湘南片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导小组办公室职责。4月份在江华县组织召开了湘南片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推进会,总结了成绩,部署了任务,提出了要求。指导片区各市把实实在在的项目作为小康工作的坚强支撑,突出项目建设、园区建设和民生工程建设,确保了每项小康指标都有基础工作相对应。  帮助片区各市对小康总体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精准查找和补齐小康建设短板;督导片区各市加强督导整改,确保小康工作整体推进。认真汇总和上报湘南片区小康工作,积极协调统计和报送全面小康数据,全面小康推进工作得到较好落实。

四是粮食生产实现稳中有增。 根据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省今年早稻面积2167.35万亩,播种面积比去年略有减少,但单产比去年增加8.4斤,达到每亩792.6斤,总产增加0.8亿斤。根据我委农情调度,全省中稻和一季稻面积1787.7万亩,比去年增加27.2万亩,晚稻面积2228.6万亩,比去年减少12万亩,旱粮面积增加9万亩左右。全省今年粮食播种总面积增加了11.6万亩,总产预计超600亿斤,将超额完成今年粮食生产绩效目标任务。

五是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稳定发展。 截止11月底,我省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总数达到132个,省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达到261个,累计创建国家级、省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场393个;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场达25123个,规模场生猪出栏2711.49万头,标准化养殖出栏比重达到43.59%;能繁母猪良种补贴数量达144.5万头。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六是菜果茶高产创建稳步推进。 因2014年我省承担的菜、果、茶标准园创建项目验收全部合格,今年实际争取到了57个菜、果、茶标准园创建项目,其中创建面积在1000亩以上有34个,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

七是实施百千万工程成效显著。 2015年,按照实施计划,两个“百千万”工程共计投入资金11.3774亿元,比去年增加4.4354亿元。共计帮助100家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100亿元,同比增长15.3%;联系基地面积1240万亩。按照县市两级筛选、申报、公示,业务处室初审,第三方专家实地勘察评审,委党组研究认定的程序,认定扶持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建设105个,超出绩效评估指标55个。截止11月上旬,完成对市州汇总上报的4025户新增种粮为主家庭农场审查,计划扶持资金1.2亿元全部按预算下达。扶持现代农机合作社528家。长株潭地区共创建了33个经济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示范片,每个示范片集中连片500亩以上,共25274.8亩,超额完成了任务。

八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通过积极申报争取,农业部将我省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省推进示范省,2015年安排培育经费6590万元,省财政配套1900万元,全省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49万人,其中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2.49万人,生产经营职业农民2万人(含现代青年农场主2000人)。目前各县市区已圆满完成4.49万人的培训任务,通过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达到20491人,建立了近50万人的新型职业农民对象信息库,超额完成了绩效评估指标任务。

九是农产品加工迅猛发展。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实施“百千万”现代农业发展工程,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平稳增长。预计全年农产品加工业可实现销售收入11800亿元,同比增长16.3%,企业规模不断壮大。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可达3750家,比去年同期增加350家,过100亿元企业4家;过50亿元企业4家,过10亿元企业可达52家,过亿元510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5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7家;涉农上市公司16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实现销售收入4630亿元,同比增长15.8%。

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 着力探索创新科学管用的县域监管模式和制度机制,在28个县市区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试点示范。推荐浏阳、常宁、君山、东安4县市区申报创建农业部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试点县”获得认定。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10个(醴陵、北塔、湘阴、鼎城、沅江、资兴、新化、慈利、中方、泸溪10县市区),与国家质量安全县“同标准创建、  同指标考核”。创建了洞口、云溪、桃源、冷水滩、吉首5个省级综合监管示范县建设。不断探索完善县域科学监管模式。创建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市2个(常德、怀化)、标准化示范县5个(道县、北湖、衡南、安化、江华)和诚信建设试点县4个(桃江、株洲、衡阳、涟源),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和信用体系建设开辟科学路径。

十一是农业机械化水平平稳上升。 据初步统计和测算,截至11月30日,全省新增各类拖拉机1.5万台、各类耕整机械15万台、水稻插秧机折合6056台、联合收割机1.8万台。全省今年水稻播种面积6195万亩(早稻2168万亩、中稻1748万亩、晚稻2279万亩)。水稻生产机耕面积达到5720万亩、机插面积1485万亩,机收面积4770万亩。机耕、机插、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2.3%、24%、77%,按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的计算方法(耕、种、收的权重分别为40%、30%、30%),全省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2%,相比去年全年增长3.3个百分点。

十二是农药安全监管与“三品一标”落实到位。 实施农药安全监管项目,以农药综合监管、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低毒低残留与生物农药补贴、农药风险监测与应急处置四个子项目为依托,全面推动全省农药管理工作,创建株洲、安乡、桃江、双峰、洪江高毒农药定点经营试点县5个;湘阴、湘潭、洞口、衡南、中方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补贴示范县5个,浏阳、醴陵、湘乡、祁东、武冈、湘阴、桃源、赫山、祁阳、桂阳、新化、慈利农药风险监测与应急处置试点县12个。另外选择了长沙市等14个市州、宁乡、望城、醴陵、炎陵等32个县市区实施农药综合监管试点项目。截止11月30日,我省无公害农产品新获证368个,绿色食品新获证278个,有机食品新获证14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新获证2个,共计791个,完成年度“三品一标”指标131.8%。

十三是实施“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工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卓有成效。 加强对守盛书记、家毫省长、金龙副书记和道晋副省长新农村建设工作联系点的调研指导,积极协调示范点与相关省直单位进行项目对接,委领导和机关处室先后4次深入领导联系点,及时指导各示范点的建设工作。指导  277个美丽乡村创建村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广使用新型清洁能源,发展循环农业产业,建设生态文明家园,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将同心乡村建设纳入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全委共计安排了130多万元经费用于同心乡村和同心项目创建。今年11月对各市州申报的28个参评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市区和85个参评美丽乡村省级授牌示范村(其中有同心乡村1个)进行了考核验收。评选出了20个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市区和70个“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加强对上年度省级示范村的动态管理,分两期组织培训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250人,增强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和本领。加大新农村示范村宣传力度,以《湖南农村》、湖南农村网、湖南农业信息网、红网政务专栏新农村建设频道为平台,宣传推介我省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提升知名度和示范带动力。

十四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推进。 坚持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列入全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以稳定家庭承包关系为核心,以搞活土地权能为重点,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实行统筹谋划,分类指导,配套跟进,积极稳步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截至11月底,开展整县推进确权登记的县市区51个,基本完成入户调查的县市区34个,基本完成确权登记任务的县市区9个,完成确权面积为849.6万亩。

十五是特色县域经济农副产品加工重点县建设扎实推进。 召开了全省特色县域经济农副产品加工重点县建设工作推进会,下发了《关于建立特色县域经济农副产品加工重点县项目数据库的通知》,明确项目库建设标准要求,督促各重点县加快建库进度。目前,全省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重点县项目库建设完成率达100%。省财政县域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100%用于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特色产业园建设,其中64%用于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和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建设。另外的34%,根据省政府整合相关专项资金扶持千园工程要求,用于支持10个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建设。

十六是农村清洁能源用户不断增加。 截止到11月底,全省新增农村清洁能源用户51000余户,其中新增太阳能用户30000多户、省柴节煤炉灶21000户,全省优质清洁能源用户达到620万户,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