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沉浮,琴岛重回中山路

11.10.2016  04:08

1998年,琴岛搬至长沙市青少年宫。

青少年宫时期的琴岛大歌厅内,座无虚席。

奇志大兵在琴岛的表演。

  2007年,琴岛搬至贺龙体育馆。

  2016年9月28日,琴岛在中山亭重新开业。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星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李林

  几经搬迁,琴岛最终还是回到了中山路。

  23年前,琴岛在三胞大厦开业,并迅速在当时长沙100多家歌厅中脱颖而出,此后数年,其引领长沙歌厅,甚至全国歌厅的风潮。

  本土相声曾在此逗乐无数观众,港台流行音乐也曾在此被人传唱,奇志大兵曾从这里出发,走向全国的大舞台……

  人们用“琴岛现象”定义它的成功,并不远千里前来“取经”。

  时代变迁,娱乐方式纷繁多样,曾红极一时的歌厅文化渐显没落。23年后的今天,琴岛搬离3000多人的大剧场,重拾“小而精”的剧场表演,并与“陌陌”共同打造网络直播平台,试图找回流失的年轻人。

  开业一年,迅速走红

  尘埃飞扬,机器声时而响起,陈勇芝戴着蓝色口罩,坐在从观众席搬来的红色椅子上,监督着琴岛装修现场。

  23年前,在距此五六百米的三胞大厦里,陈勇芝也是如此。

  那时候的她,年轻而有朝气。那时候的长沙歌厅,每晚灯火辉煌,仿佛永远不会谢幕。

  1993年,刚从艺术学校毕业的陈勇芝,开始在歌厅跑场,期间认识了其现在的丈夫余德华。几个月后,两人在三胞大厦创办了琴岛演艺。

  彼时,长沙歌厅方兴未艾。陈勇芝还记得,当时的长沙,还没有网吧、酒吧等娱乐场所,“大哥大”也只限通话,大家吃饱喝足后,就喜欢往歌厅跑,全长沙有一百多家歌厅。

  这些歌厅的节目质量参差不齐,一些甚至粗制滥造。陈勇芝知道,必须有专业的水准,才能从众多歌厅中脱颖而出。于是,她从歌舞团、杂技团请来专业演员,并邀请当时长沙歌舞剧院的大佬向策平做艺术总监。

  尽管如此,刚成立的琴岛,名不见经传,生意冷清。陈勇芝两口子坐上大卡车,举起琴岛的牌子,拿着高音喇叭,沿着五一路大声宣传。

  慢慢地,凭借着专业出身和跑场的经验,陈勇芝将琴岛的节目做出了知名度,也赢得了一大批顾客。

  一年后,琴岛即成为当时最热闹的歌厅之一。晚上9点开演的节目,很多人6点多就过来排队,买票的队伍排得很长,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局面,不少人需要从票贩子手中买高价票。

  那时候,花鼓戏、杂技、本土音乐仍受大众喜好,港台音乐也迅速在内地流行。“像乡里妹子进城、潇洒走一回,那时候都很火。”陈勇芝说完,哼出《潇洒走一回》的调子。

  当时的歌厅普遍较小,只能容纳两三百人,舞台也只有“巴掌大”。人们在琴岛里面狂欢,常常挤得水泄不通,“上厕所都是人挤人”。

  “琴岛现象”,广为流传

  这样的热闹自有理由。事实上,当时在琴岛表演的人,后来不少红遍了大江南北。

  比如奇志大兵。

  “那时大兵初出茅庐,还没啥名气。”陈勇芝回忆,抱着试试的心态,节目组让大兵上台,没想到他的表演、“包袱”都不错,点子也新,很快赢得观众的喜欢。

  “大家就是来找乐子的,不需要太多文化意义、人生价值观等东西。”这是当时琴岛的理念。

  陈勇芝告诉星辰在线记者,当时好演员各个歌厅都抢着要,演员们每天至少跑四五个场子,每个场子的表演时间在15分钟左右,而跑一个场子,可以拿到500元左右,这在当时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因节目火爆,“琴岛现象”在歌厅行业广为流传,其运营模式辐射全国。不少同行前来学习,其中就有赵本山。

  陈勇芝还记得,在创办刘老根大舞台之前,赵本山曾来琴岛观看过节目,并去了当时琴岛的主持人欧阳胖胖家中,试图挖走欧阳胖胖,但没有成功。

  “当时湖南卫视经常来我们这挖节目。”很快,奇志大兵被请上了湖南卫视,便迅速在湖南省内走红,后又走上春晚的舞台,从此红遍大江南北。

  走红后的奇志大兵,慢慢消失在琴岛的舞台上。但这并没有影响琴岛的生意,不管是长沙本地人,还是外地的游客,似乎对于歌厅的热情一直不断。

  1998年,琴岛搬至青少年宫。2007年,琴岛又搬至贺龙体育馆。场地越换越大,在贺龙体育馆,琴岛已经能够容纳3000观众,在当时全国的民间歌厅中,这几乎是最大的规模。

  2011年8月,琴岛吸引创投基金7000万入股,并提出3年上市的计划。随后,琴岛尝试跨区域发展,先后斥巨资打造武汉琴岛和南昌琴岛歌厅……辉煌的那些年,琴岛曾万众瞩目。

  观众流失,盈利锐减

  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而过,辉煌渐渐不在。

  不难发现,鼎盛时期的一百多家长沙歌厅,大多已经消失,目前只剩下琴岛、田汉和港岛三家。而这仅存的三家,经营状况也令人堪忧,三家共约6000个座位,上座率却不到五成。

  以琴岛为例,2009年至2012年,其3000座位的上座率一直高达90%,日营业收入二三十万,年盈利800万。而到了2013年,年盈利则锐减至400万,2015年甚至出现了亏损。

  其中的原因,有人称和大环境客观原因有关,但这种断崖式的下滑,也凸显出长沙歌厅的诸多问题。

  “看过一次就没兴趣看第二次了。”星辰在线记者采访多位在长沙工作的年轻人,他们表示,不论是琴岛还是田汉、港岛,节目都没有太大吸引力,更何况这些剧院大多一两个月才换一次节目,实在没有新意。

  星辰在线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剧场看节目的,大多数是35岁以上的中年人,且以外地游客居多。

  事实上,年轻人普遍不爱传统歌舞,打着本土搞笑相声旗帜的节目,笑点也早已寡淡。线下,有网吧、酒吧、KTV等场所,线上,有众多网络游戏、花样百出的直播平台、微博微信等等,对于年轻人来说,有太多的娱乐方式,可以替代剧院。

  这样的窘境,是长沙歌厅,乃至全国歌厅都必须面对的。如果说曾经的琴岛所创造的规模、影响力,代表了中国民间歌厅的最高水平,那么,如今琴岛的艰难觅路,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中国歌厅行业的现状,以及新生代娱乐方式的转变。

  行业前景真的暗淡了吗?陈勇芝却不这么认为。

  “古今中外,剧场一直存在。”她坚信,剧场有其他娱乐方式无法取代的特性,比如它的视觉效果、音频效果、现场互动等等。现在只是行业重新洗牌的时刻,那些创新的节目、有含金量的品牌,经过市场洗礼后,仍会被留存下来。

  不过,对于琴岛来说,似乎祸不单行。2015年1月,国家体育总局要求,体育场馆应当坚持公益属性和体育服务功能。10月,湖南省体育局要求琴岛从贺龙体育馆搬离,“退商还体”。

  琴岛再一次面临搬迁的窘境。

  重新出发,试水直播

  危机重重下,陈勇芝正努力寻求转变。

  9月28日,休业近一个月后,琴岛在中山亭附近的红色大剧院重新开业,新的剧院能容纳800人左右。

  “是有点小,但这样观众也离舞台更近了。”陈勇芝表示,市场在深耕细分,小剧场若能够做到“精”,也能吸引一批观众。

  为此,陈勇芝从北京请来专业的音乐、舞美等人员,为琴岛精心打造了一台节目。新的非遗舞台剧《盛世铜官》上演,此前,琴岛已打造《黑茶印象》和《绣色添湘》两部体现湖湘文化的大型舞台剧。

  坚守湖湘传统文化的阵地,或许是剧场的一个发展方向,毕竟外地游客已成为主要观众。同时,要留住年轻人,试水网络直播,也许是不错的选择。

  “既然年轻人爱宅在家中看节目,那我们就提供这样的平台。”去年年底,琴岛与“陌陌”牵手,尝试进军网络直播领域。与全民直播不同,琴岛走的是演员直播的路线,与全国各地的剧院合作,签约艺人直播。

  目前,琴岛已经签约了200多位艺人。今年上半年,琴岛在网络直播方面的利润直线上升。

  面对萧条业绩,同城另两家剧场也走上转型之路。田汉大剧院与旅游网站、旅行社等众多机构合作,拓宽售票渠道,并试图联合其多个演出基地,实现跨地域的连锁。港岛方面,则推出“歌厅+酒吧”的模式,降低门票售价,增加场内消费。

  谁的转型更成功,现在还不好说。若干年后,谁历经了市场的洗礼,重新引领长沙剧场的风潮,我们不得而知。

  陈勇芝告诉星辰在线记者,她筹划在浏阳河边建一座直播大厦,像电视台一样直播剧场节目。

  那么,既然网络直播火热,为何还要在中山亭重开剧场?

  “明星会有粉丝见面会,网友聊久了也会想见面。”陈勇芝相信,手机直播取代不了舞台演出,终究会有一些人,在网络直播的大潮中,选择来到歌厅,就像当年琴岛辉煌时一样,大家拥挤在一起,度过一个个躁动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