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0年株洲市将合并株洲县 醴陵变副中心

05.12.2014  11:45

  株洲网讯(记者 沈全华)“传统城镇规划注重规模做大做强,此次注重人口发展,坚持城镇与乡土并重。”12月3日,市规划局总规划师曹阳对市规委会原则通过的《市域城镇布局战略规划方案》如此解读。

   我市现有101个乡镇, 52家上了规模

  株洲市域家底如何?根据资料显示,市域面积为1.1万平方公里,辖9个县市区及云龙示范区,有101个乡镇(61个镇、40个乡)、1559个行政村。

  根据国务院最新《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我市现有1个大城市(株洲城区)、1个中等城市(醴陵城区)、10个小城市(攸县、茶陵县、炎陵县、三门镇、霞阳镇、白兔潭镇、东富镇、网岭镇、酒埠江镇和腰陂镇),以及云田、仙庾等40个小城镇。

   1449”分区发展, 城镇布局“一核三轴三带

  规划描绘了到2040年株洲的发展蓝图。到那时,我市城镇布局将形成一核(株醴都市区)、三轴(株醴城镇发展轴、湘江城镇发展轴、长株炎城镇发展轴)、三带(潭株醴城镇带、衡攸萍城镇带、衡茶吉城镇带)。

  我市城乡的分区发展体系将是“1449”,即1个都市发展片区、4个县城融合发展片区、4个城镇簇群发展片区、9个城乡统筹片区。

  都市发展片区是株洲市,县城融合发展片区4个,分别是醴陵发展片区、攸县发展片区、茶陵发展片区、炎陵发展片区。

  城镇簇群发展片区4个,分别是醴陵市白兔潭-浦口-富里发展片区,泗汾-大障-船湾发展片区,攸县皇图岭-网岭-新市发展片区,茶陵县腰陂-高陇发展片区。

  城乡统筹片区9个,分别是醴陵市官庄片区、楚亭-神福港片区,株洲县王十万-朱亭-淦田片区,攸县酒埠江-黄丰桥-鸾山片区、丫江桥-桃水片区,茶陵县虎踞-界首片区、秩堂-严塘-桃坑-浣溪片区,炎陵县鹿原-船形片区、十都-水口-下村片区。

   四轮驱动”发展, 培育48个中心镇242个中心村

  出城入乡,既注重大城市发展,又关注小城镇建设。此次战略规划贯彻市域“一盘棋”理念,在城乡空间发展上将实施四大策略。

  实施市区强化策略,打造都市区。强主核(合并株洲县)、提副核(醴陵副中心)、育节点,从市区集聚向都市区协调发展,重点关注核心地区、潜力地区和外围节点的统筹与协调发展。

  实施县城培育策略,推动本土。强化醴陵优势,将其建设环境品质优越的大城市(50万人口以上);提升攸县、茶陵县城竞争力,培育为中等城市(20万-50万人口);优化炎陵,提升为10万-20万人口小城市。

  实施小城镇引导策略,引导发展乡镇(增量),设立白兔潭镇等7个镇级市,实现小城镇自主发展。同时,分区统筹,培育48个中心镇。

  实施点亮乡村策略,减少行政村,每个片区选择1-2个中心村,共确定242个中心村。通过转、并等4种方式,不进行大规模的居民点迁并,实现差异化特色发展,进一步优化居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