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少年沉迷网游3年 入院后在病房偷玩游戏

11.06.2015  13:45

■漫画/杨诚

核心提示

网瘾害人!暑假是学生染上网瘾的高发期,这也是很多家长的烦恼。去年,省第二人民医院酒瘾网瘾治疗中心仅有40余例网瘾者住院治疗,下月,该院将举办暑期治疗班,通过催眠、沙盘游戏等方法帮助孩子脱瘾。

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讯 14岁的益阳少年小伟(化名)沉迷网络游戏3年,成绩下降、性情暴躁。今年上半年休学在家,被父母送来省第二人民医院酒瘾网瘾治疗中心戒除网瘾,没想到刚进病房几天,他对网络游戏恋恋不忘,竟偷用病房陪护的手机。

网瘾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疾病,暑假更是学生染上网瘾的高发期。为帮助孩子成功脱瘾,该院将于7月11日举办网络成瘾综合治疗暑假班,治疗网瘾出新招。

病房内偷手机玩游戏

6月8日一早,在省第二人民医院酒瘾网瘾治疗中心陪护的杨先生发现充电的手机不翼而飞,科室护士长立刻联想到前来戒除网瘾的小伟,因为这几天有过两次手机失踪事件,都是在小伟那里找到的。这次也不例外,手机物归原主后,杨先生发现多出了一个游戏软件,一查流量费用,还超过了40多元。

小伟3年前开始迷恋上网,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并逐渐不与同学交往,同学举动稍有不如他意,他就动手打人。从去年起有很多次夜不归宿,有时可以连续几天不洗脸、不吃饭,就泡在网吧。

网瘾导致小伟人格发生改变,不光偷用陪护手机,还谎话连篇,敌视父母和医护人员,并与他们对抗,病友稍有不顺眼,他就拳脚相向。医生说,6月7日,他还殴打了一名病友,“他对上网游戏以外的任何事物都没有兴趣,整日躺在病床上,沉浸在自己的虚拟世界里。

网瘾是病,须早期干预

该治疗中心主任周旭辉说,因为小伟的人格发生了改变,治疗起来非常困难,如果能够在早期干预,可能不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

目前,网瘾治疗的现状不容乐观。周旭辉介绍,去年接受网瘾相关问题咨询的约600余例,但来就诊的只有150余例,住院的仅40例左右,就诊率较低。“不少家庭尽管被孩子的网瘾折磨得无计可施,却不愿承认这是一种心理疾病,更不愿把孩子送进医院住院。

下月举办暑假班,治疗网瘾有新招

此次网络成瘾综合治疗暑假班将运用沙盘游戏、催眠管教等新式疗法展开治疗。

其中催眠治疗是通过不同形式的诱导,将来访者带入一种放松而专注的潜意识开放状态,能有效调整深层的情绪、信念和态度,达到改善认知和矫正行为的目的。

很多人对催眠有误解,其实没那么神秘,全神贯注看电视、毫不犹豫买下某品牌的商品,都是进入了一种催眠状态。”该院精神科医生刘毅君多年潜心艾瑞克森学派心理治疗方法,是我省唯一具有催眠治疗师资质的在职精神科医师。

他认为,沉迷于网络的孩子,类似处于某种自我催眠状态。虚幻世界带给他们的成就感、被尊重,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匮乏的。任何催眠现象能够人为和自然产生,也必然能被催眠师解除。“催眠管教,不但要唤醒他们,更要启动他们自己现有的资源和能量,更健康地生长。

此外,还将运用心理测评及反馈、沙盘游戏疗法、绘画艺术治疗、家庭因素分析、正面教育、亲子沟通技巧等课程设计,用24个课时的时间,帮助青少年网络成瘾者正确认识网络,成功脱瘾,同时帮助广大家长科学对待网瘾,重塑亲子关系。

■记者 洪雷 实习生 裴阳 通讯员 杨文

背景

青少年网瘾比例高达15%

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城市上网小学生比例为25.8%,初中生为30%,高中生为56%。据统计,患网络成瘾的青少年网民高达10%-15%,网络这把“双刃剑”正在无情地吞噬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为上网而逃学、离家出走、抢劫甚至猝死网吧的事件也屡屡发生。面对孩子上网成瘾,有些家长非打即骂,结果却导致孩子自暴自弃;有些家长企图用眼泪感化孩子,却收效甚微。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互联网、预防和纠正青少年网络成瘾症,成为家庭教育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