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不辍研究,育出高产优质稻
童泽霞在田间观察、记录株形。长沙县科协供图
星沙时报/星沙新闻网10月27日(记者 廖真怡)2012年12月,经湖南省分析测试中心测定,优质稻“星2号”的重金属含量在国家标准以下, 收到这个消息,童泽霞欣喜不已。这个来自长沙县农林局的优质稻育种人用16年时间,将优质稻新品种“星2号”研究选育成功并实现产业化,突破了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的育种瓶颈。
每年下田90-100天,观察株形、记载数据,一干就是8个小时……如今这位年过半百的高级农艺师的忙碌身影依旧闪现在长沙县大大小小的稻田间。“不求流芳百世,只求有生之年在田间留下脚印,也不枉在世上走一遭。”这是一位种田人倾尽毕生的执著追求,也是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栉风沐雨30多年的坚定信念。
“天之骄子”跳回“农门”搞水稻育种
出生在农村家庭的童泽霞从小就是父母的得力助手,插秧、水稻收割、种菜、浇水样样都行,对泥土的情缘自幼就在他心里落地生根。恢复高考的第二年,15岁的童泽霞考上了长沙农校植物保护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长沙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以“天之骄子”的身份重新跳回“农门”。
中国是农业大国,为了解决温饱问题,粮食的产量成为当时农民追求的唯一目标,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米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类似的讯息触动了童泽霞的神经,他在心中许了一个愿:有生之年选育出一个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
然而,科学研究是枯燥无味的,植物育种更是一项实力与机遇并存的科研项目,即便再吃得苦、耐得烦,若没有那十万分之一的机遇也是难以成功的。
回想机遇降临的那一天,童泽霞记忆犹新。“1997年,我下乡督查优质稻生产工作,途经优质稻‘明特晚籼’稻田,田间的稻禾被风吹得横七竖八,但是其中有一株却屹立不倒。”童泽霞随即下车察看,发现这株稻禾无论是表面的成色、稻谷粒型,还是结实率、米质都要比其他的稻禾高一个等级。“在田间看得多了,心里就有了一个理想株形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它了。”经确认,这是一株天然的优秀变异株。
1998年秋初,童泽霞用这株变异稻谷与泰国香米“好100”杂交,1999年杂交种繁殖,2000年经过系统研究选育后终于育成了水稻新品种——“星2 号”。
用光20年积蓄推广水稻新品种
“星2号”虽然问世,但一个新品种的稳定期至少需要10年,这期间的压力童泽霞都一个人扛下来。他自掏腰包租了十几亩田,开工资请当地农民种田,工作十几年存的20多万元,到2006年已全部用光,“后来还向亲戚借了钱,才付清了农民的工资。”提及当年的心酸与坚持,童泽霞很是坦然。
多年的辛苦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2008年,在第7届湖南省优质稻米评比中,“星2号”被评为一级优质米,口感比泰国香米“好100”更胜一筹;2011年3月,“星2号”成功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更令童泽霞欣慰的是,如今“星2号”已实现产业化,在湖南省的推广面积达20万亩以上。
“育种人很苦,每年的下田时间是农民下田天数的三四倍,而选育成功的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100个育种人里只有四五个能出成绩。”童泽霞直言,很多育种人在地里辛苦一辈子也没能研育出一个品种,默默无闻不被人所知。
由于劳动强度大、效益低,如今干水稻育种这行的年轻人几乎“绝种”了,然而尽管成功几率低,童泽霞却一直在坚持,“在我心里,农民增产增收是我的职责。”
童泽霞的QQ网名叫“种田人”,已经玩了半辈子泥巴的他,打算继续“玩”下去。在这个知天命的年纪,童泽霞有满满的信心,希望在退休前再育成2至4个水稻新品种,“一辈子都做‘农民的儿子’”。
[编辑:李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