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寄哀思 常德学者征线索寻找一医院创始人墓地

02.04.2016  12:34

罗感恩(Logan,O.T),美国马里兰州人,基督教徒、传教士,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创始人。

罗感恩及其家人。

广德医院旧址。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建成的住院大楼树立了罗感恩的雕像。

  红网常德站4月1日讯(分站记者 郑江晖)清明时节,遥寄哀思。1898年,美国传教士罗感恩(Logan,O.T)携夫人穿越大洋,来到常德,传教行医,济世救人。他创建了广德医院(现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战胜了常德霍乱大流行,发现了中国首例血吸虫病……却不幸客死异乡,不知身葬何处。“我想通过我的努力,找到他的墓地所在,联系上他的后代。”3月31日,常德会战研究会副会长钟云鹏向记者说出了他的想法,希望能为这迟到了百多年的清明哀思找到归处。
  
  创立湖南首家西医医院,常德市一医院创始人
  
  时间回溯到1998年,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的钟云鹏的妻子,有天从医院带回了院志,钟云鹏在翻看中,被首任院长罗感恩的事迹所打动。“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部小城,创立湖南首家西医医院,实际上是湖南西医事业的拓荒者。”院志里对罗感恩有这样的记载。钟云鹏还得知,他的墓地遗址已无法找到,后代也与医院失去联系,便萌生了帮其寻找墓地、联系后代的想法。
  
  随后的几年,钟云鹏广泛搜集资料,多次实地走访,越深入了解越为之动容。据史料记载,1902年,常德遭遇霍乱流行,苦不堪言,大批患者在生死线上挣扎,“罗感恩带人张贴了五百多张告示,并叫人在街上举牌宣传卫生常识,成功战胜了霍乱大流行。”除此之外,罗感恩还首先在湖南发现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钩虫卵,首次发现日本血吸虫卵。
  
  对于市第一人民医院来说,罗感恩是不仅仅是创始人、首任院长。“他在现代医学、现代护理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医院如今的成就与他当年的努力和付出是分不开的,他的精神也值得传承和发扬。”说起这些,钟云鹏抑制不住地感慨。
  
  不幸客死异乡,不知身葬何处
  
  然而,更令钟云鹏扼腕叹息的,是罗感恩的死。1919年12月19日,时任北洋军第十二混成旅长兼湘西镇守使的冯玉祥,请罗感恩进官邸为其妻弟刘礼权治病,“他发现刘礼权身体无恙,却患有精神疾病。”在诊治中,刘礼权突然发作,掏枪击中罗感恩,送医后不治身亡。“当时常德军政两界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大公报》还登载了追悼情况。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罗感恩的妻子仍坚持每天给刘礼权看病,直至痊愈,还反对美国驻长沙领事调查此事,婉拒赔偿。冯玉祥就筹措八千元寄到美国,给罗感恩的儿子作教育费。谁知,罗公子竟寄回中国,并附信说“父亲为职牺牲,完成了他的志愿,我想以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业,并继承父亲遗愿,来中国服务。”说到此处,钟云鹏再发感概,“罗夫人的深明大义,罗公子的自立上进,这一家人的大爱,更让我们感动。
  
  根据冯玉祥的回忆录,罗感恩当时是葬于“德山南”。1937年,冯玉祥再到常德,还为其立碑,并题写碑文。“而1958年,德山大办工业,他的墓地被毁,就再也找不到具体地址了。”因此,钟云鹏深入研究罗感恩的事也一度因这些历史原因而被搁置。
  
  墓地及后人一直没有找到,希望征集更多线索
  
  直到今年2月,钟云鹏偶然与广德医院第三任院长巴天民的女儿巴玉华取得联系,因其从小与罗感恩一家在一起,所以从她处获得一些突破性线索。“推测罗感恩出生于1860年到1870年之间,两人育有两子一女,大儿子叫维克多,出生于1901年,二女儿叫艾尔莎,小儿子叫特雷西,出生于1906年。
  
  因为罗感恩是美国马里兰州人,钟云鹏还托自己在美国留学的女儿进行寻找,并在国外网站发帖,但因年代久远并无所获。今年3月30日,钟云鹏和几名历史爱好者再次来到德山,在当地走访老人,亦无有效线索。“但是有个八旬老人说,当年基督教徒死后的坟墓叫复活山,可能这也是一个方向,如果在德山找到曾叫复活山的也许就能找到墓地遗址了。”钟云鹏告诉记者。
  
  根据现有线索,钟云鹏深知,找到的机会渺茫。“找墓地遗址已经很难,但能找到后代也好,他们若能提供相关遗物和资料,建一个衣冠冢,并成立广德医院历史研究所。”钟云鹏说出了自己的设想,而市第一人民医院方面也对此表示支持。
  
  “常德人历来尊贤崇德,罗感恩的精神值得我们纪念和传承。此次寻找,也得到了许多好心人的热心帮助,我希望能发动更多社会力量,让这个事儿有个圆满结局。”如果您是知情者,请联系钟云鹏,联系电话0736-7712024,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