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会战抗日阵亡将领许国璋被追认为烈士

03.02.2015  11:31

2015年许国璋的后人得到烈士证明书。

2月2日,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坊,84岁的刘家训与73岁的老伴在这里散步,刘家训经 历过常德会战,称阵亡将士都是英雄。图/潇湘晨报记者 朱辉峰

  红网长沙2月3日讯(滚动新闻记者 何滢 王诗颖 实习生 袁瑞芳)经过两个多月的申请程序,日前,84岁老人许应康收到了国家民政部签发给父亲的烈士证。52岁的许健也第一次知道了自己的爷爷叫许国璋。1943年11月在常德会战中,许国璋为避免被俘受辱举枪自尽,以身殉国。

  常德会战研究会副会长钟云鹏表示,追认烈士,是对先人“去处”以及后人“来处”的一个认可。无论时间过去多少年,都应该给烈士亲属和整个社会一个交代。

  1943年11月,成都人许国璋牺牲在常德保卫战的战场上。在常德会战研究会副会长钟云鹏等人的努力下,2015年1月,由民政部颁发的烈士证被送到了目前在山东定居的许国璋后人许应康、许健的手中。

  2月2日在钟云鹏、许健的回忆中,记者重温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1943年,父辈血战常德

  1943年11月,常德会战打响,许国璋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44军150师,为协助守城士兵与日军在常德周边展开了外围战。为了让守城的第57师坚持更长的时间,150师将士把日军引至常德西南方的陬市(属桃源)。“我们多打死一个日本兵,就等于给常德守军增加了一分力量。”许国璋不断鼓励自己,也鼓励一同作战的将士。

  “我是军人,应该死在战场上,你们把我抬过河,这是害了我。”这是许国璋生前的最后一句话,说完后便昏了过去,等他再次醒来时,却拿起了身边士兵的手枪,向自己的胸口扣动了扳机。1943年11月20日凌晨,许国璋牺牲在他坚持守护多日的常德城,年仅46岁,当时的许应康还只有12岁。

  许国璋去世前不久,在津市临泉玉泉铺作战时,曾给儿子许应康写过一封家书。“应康吾儿:……如此上阵,万一不幸,汝勿以余为念也。汝遵母训,努力读书,继续余志,至要至要。”这封家书,还没有送到许应康手中,许国璋便牺牲了。

  1944年1月,常德会战结束后,许国璋的骸骨被运回原籍四川成都安葬。国民政府为表彰其功绩,追授许国璋为陆军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