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市“五个强化”做好春耕生产工作

22.03.2016  18:47

春争日,夏争时”,早稻生产在即,常宁市高度重视,综合施策,突出“五个强化”抓好春耕备耕工作,确保全年粮食生产开好局、起好步,为争创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打好基础。

一是强化行政导向“”春耕。市里成立由市委书记任顾问,市长任组长的粮食生产领导小组,认真贯彻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乡镇行政一把手为责任人,粮食生产纳入其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实行“一票否决”和“末位淘汰制”。市政府决定把3月份作为全市“万名干部下乡发展粮食生产行动月”、“早稻育秧行动月”,4月份作为“机械插秧行动月”,市、乡、村、组四级干部共万余名深入一线,组织党员干部带头种、发动群众自觉种、动员大户转包种,把早稻种植面积落实到每一个种植户、每一丘田。

二是强化政策驱动“”春耕。实施粮食生产“百千万”工程,即市有万亩示范区,乡有千亩示范片,村有百亩示范点。着力抓好“三区五带”31.8万亩的双季稻高产示范,重点扶持水稻集中育秧和高产创建(三区:罗桥镇、三角塘镇、蓬塘乡3个水稻高产示范区;五带:衡桂高速沿线、S214、S320、S317公路沿线、常板—常洋—洋板公路沿线等5个水稻高产示范带)。市级财政投入粮食生产的资金2100万元,同时按照《湖南省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试点方案》的文件要求,重点加大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粮食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的扶持和奖励。继续实行对粮食生产先进乡镇、先进个人的考核奖励,对粮食生产年度考核排名末位的乡镇,实行“一票否决”。

三是强化技术支撑“”春耕。市农业局积极动员和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通过培训班、现场会、专家咨询、农技宝、微信、网站专题、明白纸等方式,积极开展“送技术下乡、送政策下乡、送服务下乡”三下乡活动,为农民送科技、送技术,着力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等重点户实行一对一全程化服务。到目前,共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40多场,培训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等6200多人次,发送技术资料15万多份。开展早稻集中育秧,采取“1+1+1”集中育秧联带负责制,即1个育秧示范点要有1名乡镇干部和1名农技干部蹲守,负责行政工作和技术指导,确保万无一失。全市计划推广新型机具1000台,普及农机新技术,培训农机操作技术人员3500人次,新增发展农机合作社20家,推广水稻机插秧27万亩。

四是强化主体培育“”春耕。全面推进“一流转五服务”工作,继续实施“十百千”粮食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每个乡镇新发展以粮食生产为主、种粮面积15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2户以上,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机合作组织1户以上;每个村新培育种粮面积50亩以上大户1户以上。目前全市种植双季稻50亩以上的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企业)分别达到620户、148家、39个,新型经营主体逐渐成为粮食生产的主力军。

五是强化农资打假“”春耕。市农业局以宣传贯彻新《种子法》为契机,组织从事农资经营的商家推行“放心农资”下乡,加强种子、农药、肥料监管,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车辆70台次,出动执法人员260人次,检查农资批发商25家(次)、经销商260家(次),严厉打击了各种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有效净化了农资市场,有力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了春耕备耕生产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