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联网审计系统”助推大数据审计
近年来,长沙市积极探索大数据审计的方式方法,采用联网审计方式推进审计事业发展。该市“财政联网审计系统”于2014年基本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实现了大数据审计方式方法的新突破,在数据采集、比对分析、成果运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建立财政资金“数据云”,实现财政资金审计全覆盖。 该局“财政联网审计系统”具有强大的财务数据模板功能,囊括了大部分主流财务软件数据采集模板。在今年的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通过 “财政联网审计系统”采集的数据更是覆盖了部门预算管理、财政指标管理、国库集中支付、总预算会计、部门单位会计核算、财政专户和非税收入等七大业务系统数据,并延伸采集了资产管理、招标采购以及财政供养人员等系统数据,突破了以往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数据采集不全的局限性,初步建立了财政资金的“数据云”,实现了财政资金审计全覆盖。
二是开展大数据分析,实现财政数据跨系统交叉比对。 以往审计中,一直存在财政系统分散独立,数据格式不统一,无法关联分析的难题。在今年的审计中,该局采取财政部统一编码规则,利用“财政联网审计系统”对各个系统间业务表编码和字段名称进行重新梳理,建立了标准的编码映射表,疏通了财政业务系统之间的业务数据流。此举,实现各个环节业务数据的横向、纵向交叉比对,既极大的提高了审计效率和质量,也为审计人员从宏观层面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三是构建财政审计模型,实现大数据审计方法创新。 为防止“财政联网审计系统”审计模型搭建与实际应用的脱节,提高系统使用的效率性和实用性,该局采取了“审建结合、以审促建”的方法,边审计、边完善,边完善、边使用,通过实际应用及时发现问题,以技术创新推动系统完善,以系统应用促进审计工作。在今年市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中,该局根据系统实际运行情况,组织审计骨干完善了近40个审计模型,新开发了12个审计模型,为更好地运用“财政联网审计系统”开展大数据审计提供了技术支撑。(岳柏林、夏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