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市:编织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安全网”
6月7日,天气有着入夏以来说不出的晴朗。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水口山镇青年村年近70岁的唐莲清老人拿着社保卡,到银行取出上月底才发的养老金,准备到集市上买点肉类水果,同家人热热闹闹地过节。
“好在有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这个政策,让咱们这些农民老了还能领取养老金,不然田地没了,事也做不动了,日子还真不知道怎么过。”唐莲清老人说。
“人上了年纪了,最怕没有保障。政府帮我们失地农民办了养老保险,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同村的唐明生感叹道。他是前两年办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手续,再过几年到达退休年龄,也可以领取养老金了。
近年来,随着我市发展建设提速,不少农村土地被征用。经济发展了,不能让群众的生活没了保障,为此,我市同步大力实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这一惠民工程,对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可自愿选择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几年来,全市已办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参保缴费共7789人。
一年磨一剑,日夜兼程换来群众信任
我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是于2009年正式启动的。启动之初,这项工作并不被百姓认可,大多数人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当成了普通的商业保险,心存巨大疑虑。2010年,全市仅19个失地农民参保。2011年,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被市人大常委会列为重点建议件进行督办。如何做通百姓的工作,让他们参与到失地农民保险中来,实现应保尽保?为架起一座与百姓之间互相信任的“桥梁”,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中心的工作人员绞尽了脑汁。
因靠近城区,宜潭丰坪村部分村地土地在城市建设中被征收,但村民并不愿意参加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我们的土地都被征收了,好不容易换来这么点征地款,全家人都指望着它过日子,拿来买保险了,我们今后的生活怎么办?等到退休年龄了,我们真的能领到养老金吗?”不少人都表示怀疑。
面对村民的疑虑,市城乡居保中心主任李玉亮决定一家家地上门做思想工作,直到村民相信这项国家政策为止。“如果不把村民的思想工作做通,不让有资格的百姓参与到失地农民保险中来,那就是我们工作的不尽责,国家专门为农民制定的这项惠民政策也变得毫无意义。不管这个事情再难,我们也一定要将它‘啃’下来。”回想起当时的心态,李玉亮说。于是,他带着工作人员白天梳理政策资料,处理参保工作,晚上趁村民从田间劳作回家以后,一家家上门做思想工作,并同村干部把土地被征收的村民组织起来,给他们讲政策,帮助他们算清参保长远账、缴费账、实惠账,消除他们的疑虑。对参保缴费的失地农民,市财政部门及时足额配套财政补助资金,按月足额为符合条件人员发放养老保险待遇,并让享受待遇的人员现身说法,宣传引导更多人员参保缴费。
一开始,村民对工作人员的说法并不接受,三三两两,爱理不理。一天又一天,经过持续一周的劝说后,终于有人被工作人员的真诚感动,站出来表示相信国家的政策,愿意参保。随后,“蝴蝶效应”开始显现,在几个带头人的影响下,不少村民开始陆陆续续参保,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的局面也就此打开。2011年,全市失地农民参保人数达259个,是2010年参保人数的近14倍。随后每年的参保人数逐渐递增,直至2014年达到了2634人。
项目的“后方保障员”和群众的“贴心保护者”
2014年5月8日,一场激烈的“谈判会”在水口山朱陂村展开了。“要征用我们的田土可以,但一定要让我们参加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否则我们是不会答应把土地让你们征走的。”村民向工作人员提出要求。
2011年5月,投资30个亿的的金铜项目落户水口山,需征收大量土地配套项目建设,青年村、朱陂村等都在被征地范围内。眼看一辈子赖以生存的土地要被征收,为了老了以后的生活有保障,村民表示必须要参加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才能同意将土地“让出”。
从遭到怀疑到争相投保,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已成为项目建设一名有力的后方“保障员”,以及被征地农民的“定心丸”。参加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让自己老后有所依靠,村民才放心同意土地被征收,项目建设也得以顺利进行。而这背后,是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中心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每年,城乡居保中心都要召开被征地农民工作座谈会,听取被征地农民代表的心声和建议,并构建强大的宣传网络,媒体造势,发放传单,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并进村入户讲解政策,逐村逐户上门进行到龄老人生存验证。今年2月,城乡居保中心工作人员对全市各乡镇(办事处)的被征地农民对象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澄清被征地农民的底子,为进一步解决好被征地农民遗留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补助1.4亿元,7789人受益
截至目前,我市已办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参保缴费7789人,其中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6618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171人。
为切实把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做好,我市人社、国土、财政、公安、经管等部门分工协作,设立专门的办事窗口,人社负责整理相关资料,国土负责土地审批,财政负责经费核算,公安负责查实户籍,经管负责核实土地承包。截至今年4月30日,我市共征收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16803.79万元,累计支出近1.4亿元,为失地农民提供了巨大的保障。2013、2014年,我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连续两年被评为衡阳市先进。
另据悉,根据《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衡阳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衡政办发[2014]43号文件)的要求,从2015年1月1日起,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将由城市规划区内延伸到城市规划区外;保障方式也可以由老百姓根据自身的家庭情况,自由选择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对被征地农民死亡实行火葬(仅指选择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给予丧葬补助奖励。
“这项政策真的好,让咱们老百姓没了后顾之忧,放心地把土地交给国家,也算是能为经济发展作一份贡献。现在我身边的人凡是土地被征收了,都争着要参保,为自己的晚年寻得一份保障!”水口山青年村唐明生说。
目前,我市失地农民人数已超过5万人,涉及全市9个乡镇(办事处),面对庞大的失地人群及更为艰巨的任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下步将继续加大宣传,实现应保尽保,并加强资金征缴力度,抓好参保登记和待遇发放,做好生存认证工作,确保基金安全运行,紧紧织牢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