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科技局党组深入思考:增强创新驱动力 打造新的增长极

15.01.2015  00:52
 

元月8日,冬日暖阳。市科技局党组一班人济济一堂,共同研究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岳阳融入长江经济带步伐,打造湖南通江达海的新增长极有关工作。

近期,省委书记徐守盛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发挥岳阳作为我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作用,呼应‘长三角’,着眼‘中三角’,对接长株潭,辐射环湖区,将其发展成为全省通江达海的新增长极”。这为岳阳指明了加快发展的努力方向和具体路径,是岳阳未来发展的新指针,也是全市上下今后一个相关长时期的共同奋斗目标。近年来,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具体指导下,围绕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稳健发展,科技项目建设成效显著,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园区建设升级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规范强化,科普知识宣传广泛深入。

发挥岳阳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作用,打造湖南通江达海的新增长极,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岳阳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创新驱动新常态要有新认识、新思路、新举措。一是实施战略推动,凝聚全社会力量。出台《岳阳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规划》,确保科技经费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启动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创建,将创新体系建设、关键技术攻关、重大成果转化等纳入重大项目建设;将科技创新组织能力作为衡量干部的首要指标,真正形成“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良好氛围。二是促进要素集聚,整合各方面资源。完善科技项目建设机制,结合岳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切实加强科技立项争资和科技招商引资。完善科技平台建设机制,加快组建一批技术创新平台,建立起覆盖面广、创新力强、支撑水平较高的区域技术创新平台体系;强化平台跟踪管理和持续支持,提高平台技术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强化科学技术奖励,探索实行市级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奖励制度。建立科技融资促进机制,积极化解企业创新融资难题。要下决心确保2020年创新计划实施完成,同时,从现在起。通过5-6年的努力,不断建立健全八个体系:完善科技管理组织体系、构建科技创新支持体系、构建技术创新平台体系、构建科技融资服务体系、构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构建高新产业支撑体系、构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三是鼓励协同创新,促进产学研合作。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既要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原始创新和前沿技术研究方面的优势,为企业提供持续有效的技术创新支撑和人才保障;更要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技术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合作、组织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主体作用,促进创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丰富协同创新形式,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着眼国家“2011计划”认定的首批14家国家协同创新中心,推动支柱产业中的重点企业、产业化基地与市外高等院校深度融合,建立一批协同创新平台,打造一批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和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四是强化创新引导,实现多途径激励。着眼财政、税收、政府采购等方面,新设市级重大科技专项、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若干配套政策,建立激励自主创新的经济政策机制。修订完善《岳阳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增设市级科技人才奖励、优秀发明专利奖励、知识产权示范创建等项目,建立激励自主创新的行政奖励机制。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构建支撑自主创新的融资体系,持续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专项行动,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舆论氛围,建立良好的自主创新环境保障机制。五是注重成果转化,提高产业化水平。建立高新产业发展促进机制,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抓好高科技产业化项目建设和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区域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立科技园区发展促进机制,切实增强园区的孵化能力,使园区真正成为高新产业发展的载体。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机制,打造一批高新技术(产品)企业。六是建立督导机制,构建大科技格局。建立科技法规实施督导机制,形成制度性、规范性和约束力都比较强的考核机制。建立科技管理绩效督导机制,将科技创新作为考核县市区的主要依据。建立科技项目管理督导机制,规范科技计划管理程序,提高科技项目的管理效能。

党组会议还安排部署了市科技局迎接2014年度全市小康综合绩效、党风廉政建设、干部年度考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