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民政局切实抓好敬老院后续管理

27.11.2015  15:17

2004年以来,全市共新改扩建178所农村敬老院,总投资 近2亿元,建设床位 8700多张,现共集中供养五保老人 8579名。 通过不懈的努力,全市敬老院的居住环境及生活条件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实现了敬老院老人“住得进”的基础上,全市又从抓好敬老院队伍建设、资金保障、制度建设、办公条件和督查指导等方面切实加强了后续管理,确保敬老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1.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坚持向社会公开招聘,选好配齐敬老院工作人员。 在院长和工作人员选定后,各地每年对院长及工作人员培训不少于2次,并组织他们到管理得好的敬老院进行现场参观学习,加强交流,提升服务水平。同时为解决敬老院工作人员的待遇偏低及后顾之忧,明确了全市敬老院工作人员最低工资标准不低于每人每月1200元,并于他们签订用工合同,代交相关养老保险金。

2.抓好制度建设,夯实管理基础。 近年来,为加强农村敬老院的管理,先后制定出台《邵阳市五保供养工作管理制度》、《邵阳市农村敬老院管理办法》、《敬老院院规》、《院务公开制度》、《敬老院财务管理制度》等,成立院务管理委员会,由 2名以上入院老人担任委员。建立院务公开栏,及时公开重大院务和财务收支情况,每个敬老院都成立了财务管理小组、后勤生产小组、生活卫生小组,动员老人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形成以制度为依托,以老人参与为主的自我式管理模式。

3.抓好资金保障,确保运转正常。 有足额的资金保障是敬老院正常运转的前提,多渠道、多方法解决敬老院资金难题。一是财政配套。每年各级财政配套敬老院工作运转经费 和敬老院工作人员工资。二是生活费足额保障。 在及时发放入院老人每人每年 2900元的五保供养经费的基础上,又将他们纳入城市低保保障范围。目前全市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年人均生活水平达到 5500元,大大改善了老人生活。三是要求每所敬老院积极创造条件,完成敬老院《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和《养老许可登记》,各敬老院按照1:10比例配备管理服务人员,确保敬老院正常运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四是多渠道募集维修经费。今年市本级在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安排 100万元,省民政厅安排600余万元用于敬老院的房屋维修和添置设施等。同时,随着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等爱心人士非常乐意资助敬老院的老人,纷纷捐资捐物帮助敬老院。今年全市农村敬老院建设已共收到各界人士的善款 180余万元,有力弥补了敬老院在建设和老人生活方面的资金不足,农村敬老院已成为我市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一个窗口。

4.搞好“院办经济”,增强“造血”功能。 全市敬老院 100%办起了院办经济,各敬老院因地制宜建起了菜园、猪场、鱼塘等种养基地,基本保证蔬菜自给,鱼肉不断,不仅节约了开支,还让老人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

5.完善医疗救助制度,解决“看病难”问题。 实施了“五位一体”的医疗救助制度,对五保对象在县(市)、乡两级医院住院基本医疗费实行全免,并按每人每年不少于 60元安排参合参保;设立乡镇敬老院医务室和卫生院联系点,签订服务协议书,确保五保对象有病及时医治。

6.加强督查指导,保证服务质量 。 敬老院建成投入使用后,市民政局切实加强督查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对敬老院在安全卫生、服务质量、资金使用及服务设施等方面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出台了敬老院安全保障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全市农村敬老进行集中培训,使敬老院工作人员掌握了突发事故处置应对措施,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