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新化农机人老百姓的贴心“保姆”
02.09.2015 19:23
本文来源: 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如果不是农机局的人那么热心帮忙,我这合作社就办不成。”
“现在很少见到和我们在田埂上一起吃盒饭的官了。”
这是我们最近到新化县一些农机大户和合作社组织调研时听到他们说的心里话。
事实也的确如此。近5年来,新化农机人为了帮助老百姓解决耕田难、插秧难、植保难、收割难、农机维修难等实际困难,他们积极推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为有机农户与无机无劳农户牵线搭桥,为老百姓提供“保姆”式服务。
早春二月,人们还沉浸在新春欢乐之中,新化农机人就深入农村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宣传中央惠农政策,发布农机新产品新技术信息,了解老百姓的需求信息。
阳春三月,盛夏时节,秋收时候,他们又活跃在老百姓的秧田里,油菜基地里、金灿灿的田垅中。从运用自动化育秧播种流水线开展大盘育秧开始,播种码堆、发芽散盘、搭建温室大棚,保温保湿,浇水、消毒、杀菌、通风、揭膜、炼苗、施送嫁肥等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不管晴天雨天,不管节假日,副局长龚厚贤都带着他的技术服务队坚守在农业生产现场,手把手的教农民操作,为老百姓种田把好每一道技术关。
他们有时在30多度的高温下播种,把人晒得火辣辣的;有时遇上刮大风,播种用的营养土扬起的灰尘,把整个人的眼睛、鼻子、嘴巴里全都灌满了灰,前来陪同的乡镇和村里领导看了过意不去,劝他们停下来休息,但他们为了抢农时,每次都是把一个地方的几百斤,甚至上千斤芽谷播完才收工。常常是灰头土脸回家,家人都心疼得要命,要洗漱一大半天才能清洗干净嘴里,咽喉中的尘土。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是常事。
在农忙的时候,他们早出晚归,有时因为时间晚,路途远,就住在老百姓家里。副局长龚厚贤由于长期在烈日下奔波工作,他的痔疮经常复发便血,有时裤子都弄脏了,一坐下来,凳子、床单上全是血迹。妻子和同事劝他立即做手术,但手术后要一个多星期才能动弹,而老百姓育秧又时间不等人,他只好咬紧牙关,直到去年中稻机插秧全部播完以后,自己实在挺不住了,才上了手术台。
每年的“五一”前后,正值早稻机插、中稻机播的高峰期,龚厚贤和他的团队都是与农民在田里过的真正的劳动节。他们与老百姓一起劳动,一起在田埂上蹲着吃送来的盒饭。老百姓说:“很久没有看到干部像他们这样,一天到晚和我们一起劳动,与我们一起在田里吃盒饭,为了我们的事忙上忙下,比当保姆的还细致周到。”
新化农机人对待老百姓可谓是有求必应。老百姓需要什么,他们就尽力提供什么服务。无论是春耕、双抢,还是秋收、冬种各个农忙季节,新化农机人由局领导带队,巡回在各个作业场所,哪里出现技术难题,哪里出现农机故障,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很多农民购机以后,一有事就打电话:“喂,农机局吗?我是ΧΧ乡ΧΧ村的ΧΧΧ,我的ΧΧ机子出问题了,请你们赶快帮忙来看一下。”一接到电话,他们就赶往现场,能当场解决的就当场解决,解决不了的就立即与厂家和定点维修点联系,及时抢修,不误农时。他们还积极为老百姓争取政府财政的扶持,与银行对接解决老百姓的贷款难题,在田间开设课堂,为农机操作手开展技术培训。到了冬闲,又指导老百姓保养农机,组织经验交流,为第二年的农业生产和发家致富做好准备,不同的季节,为同的地方,我们随处可以听到新化农机人不同的“保姆”式服务的动人故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5年新化农机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由过去的每年200万元左右跃升到现在的每年1000多万元。5年时间拉动农民购买上亿元的农业机械。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几乎从零起步,现在全县各个大的田垅,主要乡镇到处是插秧机的轰鸣声,共推广手扶式插秧机520台,高速乘座式插秧机30余台,机械化育插秧水平已达20%。这项技术的推广还成为了全省的一面红旗,今年三月全省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培训班在该县举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也从无到有,现有30余家通过了工商登记注册,已有2家评为全省首批纳入财政扶持的省级示范社,目前还有10家正在申报省级现代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已达到300余户,成为了粮食生产的主力军。广大农民从“弯腰驼背”式的传统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大部分地方实现了“耕田不用牛,插田不弯腰,收割机等机械满地跑”。
本文来源: 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02.09.2015 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