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市:发展农机合作组织 破解水田抛荒难题

16.09.2015  20:03
  近几年来,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下发,党的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我市农业机械化推广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杜绝农田抛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我市的现状。近十年来,国家出台农机补贴惠农政策,我市积极争取到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农民购买新型、先进、适用农机具的热情空前高涨,我市农机化事业进入了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轨道,农机总动力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至2014年我市农机总动力78.9万千瓦/8.5万台,从事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市场主体人员数量7800人,作业规模达75千公顷,全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67%,其中水稻机耕率96%、面积达110万亩,实施机插秧25.8万亩,水稻机插率达22.4%,水稻机收率86.46%、面积达98万亩;油菜机收面积达1.46万亩;机播面积达6万亩;全市农机作业服务以合作社定向服务为主、有机户分散自发服务为辅,年农机作业服务总产值达1.953亿元。由于我市现正处在产业转型阶段,政府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方面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农民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截止2015年8月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49家,流转土地10万亩,购机突破2000万。为我市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注入了活力。其中新市绿联农机合作社、黄市镇农机专业合作社、大义荣晖农机专业合作社、夏塘华隆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洲陂集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等5家2014年进入省级示范农机合作社,另外绿联、黄市、华隆三家进入衡阳市级示范农机合作社。今年又有13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申报省级示范农机合作社,现已完成县市两级初审初评工作。
  (二)我市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我市农机化发展水平每年保持8%这一较高增长速度,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在近几年来迅速提高,除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外,我们主要有以下几个较为成功的做法。一是积极宣传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把国家的惠农政策宣传到位,我们在耒阳电视台、《今日耒阳》和耒阳手机报开设农机宣传专栏;在全市36个乡(镇、办事处)的交通要道、集市要地粉刷了100余条永久性宣传标语;编制印刷5000余份《耒阳市农机购置补贴重点推介产品手册》免费发放给各乡镇农机站、农机合作社和农户,使农机化政策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对农机应用及购买的积极性。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农机推广活动。针对农民想买而又怀疑新型农业机械可用性的疑问,我们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定期举办水稻集中育秧、水稻机插、油菜机播机收现场会,采取实地演示、实地耕作的办法,每次机械作业都通知有购机意向的农户实地观摩,让农户亲身感受新型机械的可行性,打消其顾虑,提高其购机积极性。三是努力争取地方政府对农机专业合作社部分农机具进行累加补贴。根据我市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实况,为打破瓶颈限制,我们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这一大的前提下,努力向市政府争取100-200万资金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地方累加补贴,以积极的方式助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努力建设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提高全市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我市农业中发挥的作用。一是优化配置农机装备资源。有力促进我市农业机械由小型化向节能大型化发展,充分发挥农机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二是破解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难题。当下留守在农村的主力军为“386199”部队,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明显不足,造成大面积种植单季稻。积极引导合作社适度规模发展,走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的粮食生产路子,是破解目前劳动力不足、分散生产、单季生产及抛荒的有效途径,有效解决转向从事二、三产业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实现农民致富增收。三是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以机械作业为载体、服务组织为依托,加强合作组织横向联系,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提升科技含量,实现科学种田,增产增收。
  二、我市面临的发展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几年中央的一号文件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展现了很好的形势。随着农机社会服务的发展,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其在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显,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合作组织规模小,发展前景不大。目前在我市所有创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中除新市绿联、余庆庆丰、坛下丰泽、三都金盛泰、小水稻花等农机专业合作社具有一定规模外,其他的合作社都是规模小,运转资金不足,作业市场难以拓展,抵抗风险能力较弱,服务层次不高,服务模式少,服务收益少。二是是技术人才匮乏。由于农机专业合作社多由农民群众自主联合组建,人才匮乏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懂技术、有创新的新型农业技术人才,精操作、懂保养、会维修的农机人才,懂经营、会管理、知晓电子商务、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管理型人才等,在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中普遍缺乏,制约了农机合作社的长远规划和长远发展。三是经营项目单一。我市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大部分都只是从事水稻种植业,而经济作物领域如油茶和红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尚未突破,同时在农机维修、农机配件、农机流通未曾涉及,严重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多种经营;四是有机无道、行机难问题突出。由于农村推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机耕路建设基本处于无人管理,无法兴修和无人养护维修状态,严重滞后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无形加大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成本,不利于合作社在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土地流转方面发展壮大。
  三、下一步打算和建议
  (一)更新理念,健全和创新农机社会化经营服务机制。按照现代企业模式,引导农机合作组织用现代企业经营的理念,创新经营服务机制,建立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自主决策、自我约束、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自我发展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增加公共积累,增强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完善服务模式、扩大服务规模,大力推进土地“托管”服务,鼓励农机合作组织承包闲置土地和流转土地,实行集约经营,提高规模效益。鼓励合作组织在为周围农户提供“五统一”服务的同时,兴办生产经营所需的维修、加工、包装、储藏、运输等经济实体或开展生产、采购、加工、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延伸服务产业链,提升作业服务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二)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按照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产业化的经营模式抓好我市粮食生产工作,把握省政府“三个百千万”工程。把握“百千万”工程实施的重要时机,及时调整地方扶持政策,把地方累加补贴重点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大力鼓励和支持农机专业大户、乡镇农机站等基层农机推广组织及村组、农机企业等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领办、创办和组建农机合作社,按照适度规模(500—3000亩/个)流转土地,引导发展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实现主要产业功能区服务组织全覆盖。大力开展农机服务组织提质工程建设,指导农机合作组织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明晰股权、规范民主管理、健全财务分配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提高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的规范化水平,增强合作组织的凝聚力、带动力和生命力。
  (三)强强联合,加快培育区域性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合作社之间的合作和联合,通过股份和合作等手段,有效整合现有农机服务组织资源,推进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之间的联合、合作与合并,建设集农机技术培训、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推广、农机(农资)物质配送、“五统一”农机作业、农机具维修、粮食烘干、农产品加工服务等于一体的区域性农机化服务中心,使区域性农机化服务中心成为区域内农机化生产作业和农业综合生产服务的主导者,成为农机部门推广各类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的先行者,成为带动其他合作组织发展的引领者。
  (四)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特色农机专业合作社。围绕我市农业产业布局要求,积极引导煤企业主、农业龙头企业、及其它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创建特色产业农机专业服务组织;鼓励现有的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按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要求,引进新技术、新机具破解油茶垦覆、采摘、脱壳、烘干和红薯机械收获等关键技术,积极开展特色农业产业的生产和服务,引导服务组织拓展特色农业服务领域和范围。积极开展种子种苗供应、代管代收、农资经营、特色农机作业、设施种养殖、统防统治、市场信息、产品营销等社会化服务,不断提高合作组织的服务规模、服务水平和能力,增强特色农业生产环节统一服务水平。
  (五)政府主导,加大对农机合作组织的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要向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倾斜。将农机专业合作社列为优先对象,不限数量;地方财政重点向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引导性支持并实施累加补贴。二是创新财政扶持和投融资机制。农机作业补贴、新机具推广补贴、政策性保险、农用燃油补贴等政策和资金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建立健全“金融服务“三农”工作机制,加大对合作社的农机抵押贷款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他社会资金投资农机专业合作社,逐步建立起国家扶持、群众自筹、集体入股、银行贷款等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三是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强化合作社功能培育,提升合作社服务能力,对合作组织的工厂化育秧设施、机械库房、场地、机耕道、信息化设备、维修设备等建设安排专项资金给予适当支持。四是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参加各种农业生产发展和建设项目。将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实施各类农业、农机财政专项和基本建设项目、科技研究推广项目的重要主体。
  (六)多措并举,加大农机合作组织的人才培养力度。一是建议合作社有计划引进高校毕业生,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提高合作组织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二是要大力开展对合作组织负责人的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加快造就一批懂业务、会管理、善经营的合作组织带头人。三是要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督促合作社的农机操作人员、育秧人员、机具维修人员积极参加农机化学校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培养一批有技术、会操作的技能型人才,提高合作组织运行质量。四是提高农机管理部门的管理指导力度,强化农机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农机合作组织建设工作的指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