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使命 实现巩固拓展 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

07.04.2021  12:2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把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汇聚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打响脱贫攻坚战。

健康扶贫工程作为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环、关键一役,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省卫生健康委始终把健康扶贫作为“一把手”工程,作为全委全系统中心工作,紧紧围绕“让贫困人口看病有地方、有医生、有制度保障”这一目标要求,建机制,构体系,提能力,强保障,惠民生。因户因人因病施策,推动措施落实到人、精准到病,231万因病致贫返贫人口有效救治,58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管理。县市“二甲”公立医院和建制乡镇卫生院两名全科医生全面覆盖,行政村卫生室“空白村”基本消除,打通了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几代人的梦想。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扶贫特惠保、医院减免、政府兜底六道健康保障防线,保基本叠加保大病,确保贫困人口得了重病基本生活过得去,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健康扶贫湖南模式。2020年底,健康扶贫助推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摆脱贫困,为我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场历经5年之久的鏖战中,全省超过50万健康扶贫工作者、基层医护人员,以初心践行使命,责任在肩、坚韧前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以千辛万苦付出守护千家万户健康,力阻病根变穷根。

今年2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后,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重而道远。从全省范围看,医疗资源分布不够均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旧存在,部分地区尤其是贫困山区基层医疗服务供给能力相对偏弱,群众健康素养偏低,看病就医还有一定负担,等等。在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实践中,要自觉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始终坚持不忘初心,坚持为民情怀,围绕“四个聚焦”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提升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

一是聚焦硬件补短板。近几年,围绕实现全省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全覆盖目标任务,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得到全面加强。但受政府财力制约,硬件短板依旧存在,“有地方看病”的问题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乡村振兴期间,要坚持以脱贫地区为重点,继续重视和保持对基层医疗机构硬件建设的投入,加快补齐民生短板,确保基层医疗机构床位、业务用房、设备配置等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二是聚焦能力抓提升。常见病、多发病在“家门口”有地方看、看得好,患有大病在县域内能够得到有效治疗始终是群众的刚性需求。要持续深入贯彻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继续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脱贫地区县级医院,通过帮助改善管理、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措施,强化受援医院造血功能。以脱贫地区为重点,继续实施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大专本土化人才培养项目,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病专科建设力度,选建一批中心卫生院作为县域医疗副中心并达到二级医疗水平,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三是聚焦减负强保障。5年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健康扶贫帮扶政策基本稳定。加强和省直相关部门协作,建立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的主动发现机制、动态监测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精准帮扶机制。在坚持医保制度普惠性保障功能的同时,增强对困难群众基础性、兜底性保障。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三重制度综合保障政策,实事求是确定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标准,不断增强农村参保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是聚焦长远抓预防。把健康乡村建设摆在乡村振兴、健康中国战略的突出位置。推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加强门诊用药保障。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结合脱贫地区实际,逐步扩大签约服务重点人群范围,重点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四种主要慢病患者的规范管理和健康服务。积极建立重大疾病、传染病、遗传病的防控机制,减少各类疾病的发生。以疫情防控为切入点,大力开展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积极倡导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提升群众的整体健康素养。加强乡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整体健康管理水平,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推动健康关口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