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工作报告》看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11.03.2016  00:00

   作者:云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永康

  李克强总理在3月5日的《 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十二五”期间,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做了基本总结:“十二五”期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亿多,解决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仅2015年全年,解决643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442万人;农村危房改造432万户;加快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人数又增长10.5%。从生活脱贫和教育扶贫等方面推进了农村地区的小康建设水平。

  《 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期间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是努力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二是农业人口城镇化水平提高。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三是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实施一批水利、农机、现代种业等工程,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因此到2020年农村将全部脱贫,农村逐步实现村镇化和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全面实现小康。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2016年的总体任务中,推进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主要任务有五个方面:

   一是重视农业改革与发展 。首先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在粮食连续增产,面临库存增加、价格下跌的形势下,要大力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制定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方案,今年退耕还林还草1500万亩;积极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承包地,开展土地股份合作、联合或土地托管;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农垦、集体林权、国有林场、农田水利、供销社等改革。其次是强化农业基础支撑作用。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并实行特殊保护,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深松土地1.5亿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探索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保障财政对农业投入,建立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引导带动更多资金投向现代农业建设。

   二是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今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其中易地搬迁脱贫200万人以上,继续推进贫困农户危房改造;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增长43.4%;在贫困县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坚持精准扶贫脱贫,因人因地施策;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支持就业创业;解决好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增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能力;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和民生项目,要向贫困地区倾斜;深入开展定点扶贫、东西协作扶贫,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扶贫脱贫是硬任务,各级政府已经立下军令状,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三是改善农村公共服务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要加快通硬化路、通客车;抓紧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两年内实现农村稳定可靠供电服务和平原地区机井通电全覆盖;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四是切实保障改善民生之忧 。医疗卫生方面:中央财政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60亿元,增长9.6%;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从人均40元提高到45元,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和农村流动。救助体系方面:城乡低保人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5%和8%;加快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使困难群众遇急有助、遇困有帮,让社会充满关爱和温暖。教育方面:完成2100万人次以上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任务;公共教育投入要加大向中西部和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力度;落实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政策;继续扩大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招生规模,落实和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当地就学和升学考试政策。

   五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政策;扩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范围;居住证具有很高的含金量,要加快覆盖未落户的城镇常住人口,使他们依法享有居住地义务教育、就业、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容纳更多的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让他们挣钱顾家两不误。

  总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全面建成”,原则是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点是“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和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 相信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周密部署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广大农村地区将不断“补短板”和“提质量”,在逐年目标任务的推动下,到2020年一定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编辑: 刘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