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老英雄快乐当“门神” 曾救起17人

21.02.2015  14:22

  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街道捕捞社区,洞庭湖边一个不起眼的小社区。这里有140多户500多口人,大多是渔民和渔民子弟。

  2月16日,区渔政站长梁向荣、副站长许明来到社区传达室,慰问了70岁的“门神”杨盛早。

  见到杨老,梁向荣直呼“老英雄”,深情追忆起15年前他和儿子杨昆山从狂风恶浪中救起17条人命的壮举,称他为岳阳楼区渔政、渔民争了光。

   壮举,英雄救起17人

  时间不能抹去记忆。2000年6月10日12时许,洞庭湖上陡然刮起了8级大风,杨盛早与儿子杨昆山丢下渔网,赶回趸船避风。就在这时,父子俩猛然发现1公里外的湖上,红红黄黄漂了一大片。“不好,有人落水!”杨盛早惊叫一声。没有丝毫犹豫,父子俩驾着铁船,迎着2米多高的巨浪冲了过去。

  原来,就在20分钟前,岳阳旅游快艇“巴陵1号”被巨浪打翻,船上26名游客全部落水!

  铁船一下被抛到浪尖,一下又跌入谷底。儿子猫着腰在船尾把舵,父亲跪在船头抢救落水者。拽住一个,父亲拖腰身,儿子扑上来扳大腿,拖上了这个又去拖那个;儿子帮助救一个人又奔回去掌一下舵。拼了半个多小时,父子救起18个落水者(其中一人在救上船后死亡)。

  生还者一口一声“恩人”,令杨盛早落泪:“不要谢我,我们救下你们也是有缘。

  当年,杨盛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选为区人大代表,岳阳市委、市政府奖励救人英雄1万元。

   漂泊,四处打工糊口

  2000年7月,杨盛早父子卖掉渔船,结束了水上漂的生活,开始了岸上打工生涯。

  杨昆山远赴广东清远打工,当过保安,干过装卸工,十几年过去,还在流水线上打拼。2013年,33岁的杨昆山与一位打工妹喜结连理。在清远,少有人知道杨昆山当年救人的壮举,他自己也从不提及。

  杨盛早则在岳阳打零工,在建筑工地上帮人守过材料,在市体育馆搞过卫生,勉强糊口。“毕竟,打鱼破坏洞庭湖生态,我是响应政府号召上岸的。”杨盛早乐呵呵地说。

  “我们文化水平低,人家看得起给一份事做,已经很不错了。”杨盛早与记者说着话,不时紧盯着传达室的电子监控屏幕,掌控着门口进出情况。他感叹:“搭帮街道办事处领导关心,才有了这份门卫工作,每个月能挣1000多元。我70岁了,别的事干不了啦。

  “办事处给杨爹两口子办理了城市低保,去年‘七一’前夕,区委书记秧励还特意过来慰问了杨爹。”街道办事处刘副书记在一旁补充道。

  杨盛早的床头,码着几本书,竟是《对联知识讲座》、《诗经》等。还有笔记本,里面记着些平仄知识和名句,工工整整。“我喜欢看书,但只读了5年书,后来参加过老龙坡诗社的学习,想学着写点东西。”杨盛早憨厚地笑着,一只手不自觉地摸着满头的白发。

  “守门卫看书不会误事?”记者问。“我老伴来一起守时,我就偷空看会儿书。

  “威名电子眼,安营老巷中。咫尺连屏幕,瞬间辨伪真。”杨盛早自撰自书的安民告示贴在社区门口,特别醒目。

   乐观,共产党员要有责任感

  在记者要求下,杨盛早将我们带到了他的家中。他家在社区里边的一排平房里,60多平方米,阴暗狭窄。老伴崔凤珍热情招呼我们,她患有风湿,拖着一条病腿。

  “我原来的房子有100多平方米,在对面五楼。”杨盛早苦笑道,“大儿子的小孩生下来就患病。为筹钱治病,将房子卖掉了。去年,区政府领导关心,同意我们在平房上面加了二间房,一间给女儿住,一间给二儿子杨昆山结婚用。

  平房后边是一片沙洲,杨盛早挑来泥土,种了二分菜地,郁郁葱葱。崔凤珍心疼地说:“菜也是老头子种的,他闲不住,尽量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

  “杨爹,您目前的困难,向政府提过吗?”记者问。

  杨爹动情地说:“党和政府很关心我,我很知足了。我是共产党员,要有责任感,不能给政府添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