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六微”举措传递正能量

01.04.2015  17:38
    近几年来,岳阳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秉持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戒毒工作原则,从细微处入手,做好对戒毒人员的教育戒治工作,以“六微”显大爱、暖人心、传递正能量,实现了场所的持续稳定和教育戒治质量的不断提升。   微包裹,解决戒毒人员日常生活难题。很多戒毒人员在被投入戒毒所时,连牙具、毛巾等日用必需品都没有。岳阳市强戒所在戒毒人员入所时,为每人提供一个装有毛巾、牙具、肥皂、卫生纸、塑制餐具等用品的小包裹,同时,对长期无亲人探访的戒毒人员,每月可以申领一个这样的微包裹。该所近期筹划,自筹部分资金并争取财政部门支持,将“微包裹”做大,为每位戒毒人员提供统一的全套被服,实现“净身入所”。

  微关注,让每个戒毒人员都有存在感。戒毒人员中,有20%左右的人性格内向、不善表达,有自卑感而封闭自己。该所注重做好对这部分人的关注工作,大队将这些需要特别关注的人分配给民警,民警每周至少找他们谈话一次。跟他们的谈话更多的是拉家常,尽量不谈戒毒表现,让他们感受到民警真正在关心他们,想与他们交朋友。细微的关注拉近心与心的距离,让他们逐渐融入戒毒所、大队这个临时的家。

  微小组,让每个戒毒人员能各展所长。特长,往往是一个人自信、充满活力的资本。该所注重发现和发挥戒毒人员的特长,哪怕是三两个人也能组成一个个兴趣小组。小君在戒毒前有多年叶画经验,他担任有8人的绘画小组组长,绘制的叶画装饰了全所每个教室、餐厅,还设计绘制了一堵近200㎡,包含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戒毒流程等内容的文化墙。该所共成立了篮球、手工制作、棋类等9个兴趣小组,超过30%的戒毒人员在业余时间有了兴趣爱好的归宿。

  微工资,让每个戒毒人员体会劳动光荣。在对戒毒人员进行法律法规教育、组织体能训练的同时,该所组织他们参加诸如电子元件、数据线组装等简单的来料加工劳动。戒毒人员劳动所得的利润,除了支付生产成本、改善食堂生活外,该所拿出利润的30%给他们发放劳动报酬。可别小看这区区几百元的工资,却解决了不少戒毒人员、甚至他们家庭的小困难,更让他们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和获得感。

  微心愿,让每个戒毒人员都能心想事成。要问失去自由的人除了想早日获得自由外,还有什么心愿,那就是能常常与亲人取得联系,了解父母、妻儿的近况;在犯错的时候得到体谅;在生日的时候得到问候……该所注意收集这些小心愿,并尽力帮他们实现。戒毒人员小凡,戒毒前经营一家小门店,现在由他的弟弟帮着打理,民警每周带他打一次亲情电话,让他了解门店情况;戒毒人员老刘,每周都能通过亲情电话与临近高考的儿子交流……该所多年来坚持生日点歌、生日餐,在戒毒人员生日时,民警都会为他们在所内广播里播送点歌,为他们送上特制的生日餐。

  微帮扶,帮困难戒毒人员解除后顾之忧。从2014年以来,该所积极开展“情暖场所·关爱孩子”活动。戒毒所筹集资金30000元,民警捐款12000元、衣物70余套,对生活困难、上不起学的戒毒人员父母、孩子进行帮扶,送去关爱。目前共有30余户戒毒人员家庭和所内无温暖戒毒人员得到帮扶。“民警为我的女儿交了一个学期的中餐搭餐费,还买了新书包,给我老母送去了生活费,为我解决了后顾之忧,更让我增加了戒毒信心和动力,”戒毒人员周某说。该所还联系市关工委、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市司法局、戒毒人员亲属等单位和个人来所开展帮教活动,让戒毒人员体会到了来自社会的暖暖情义和殷殷期盼。

  正是上述这些看似微小的关心、关爱与帮扶,让戒毒人员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真心挽救,很多戒毒人员都由入所之初的对抗心理,转化为自觉守纪、积极接受戒治,所内秩序井然。截至2014年底,该所已实现连续十四年场所安全稳定“六无”和连续十九年安全生产无事故。《湖南日报》先后以“家门口的戒毒所”、“130封感恩信”、“一份特殊的成绩单”等为题进行了报道,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岳阳市强制隔离戒毒所)

常德审计:推动市属国有企业“瘦身健体”规范运行
     下发15张审计调查表,全面摸清国有企业家底;报送的23篇审计要情和专报全部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促进市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出台制度18项,促进企业完善政策制度33项;揭示大量违纪违法问题,挽回经济损失2.审计厅
宁远县:三向发力抓整改 联农带农促增收
     永州市宁远县以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资审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