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父亲摆摊补衣21年培养出3名大学生
摆摊补衣21年培养出3名大学生
55岁的父亲每天坚持路边织补赚钱,减轻儿女的负担
3月11日,长沙雨花区劳动中路附近,给人织补衣物的谢师傅。图/潇湘晨报记者 金林
没有桌子,也没有缝纫机,55岁的谢师傅路边摆摊补衣赚钱。这一活计,他做了21年,不仅养活了五口之家,还将3个儿女培养成了大学生。
一根缝衣针、一根钩针,线在手中来回穿梭,谢师傅不时推推鼻梁上的眼镜,一件破了个洞的黑色羊毛衫在他的手中快速恢复原状。3月11日上午,55岁的谢师傅搬了一条小板凳,坐在长沙雨花区劳动中路附近,低着头给人织补衣物。谢师傅说,他在东塘附近摆摊有21年了,虽然现在三个儿女不需要他出来赚钱,但他还是想减轻孩子们的负担。
勤劳的父亲露天摆摊,靠两根针缝补衣服赚钱
3月11日中午,长沙的街头下了场小雨,谢师傅戴着顶小帽,坐在一棵树下,手里的活计一直没有停下。
谢师傅只有两根针,一根用来缝补,一根用来挑线钩线,他的身前放着两个购物袋,里面装的四五件衣服是当天需要缝补好的。谢师傅旁边放着一辆电动车,每天早上他会骑15分钟的电动车来到老地方,帮人织补衣物赚钱,21年来风雨无阻。“这两年才买了电动车,以前都是推着一辆自行车,那时租住在这附近。”谢师傅指了指街对面说,那时他的小凳摆在对街。
21年来,谢师傅的眼镜度数从一百度升到四百度,鬓边白发越来越多。1997年,34岁的谢师傅身体不好,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思来想去决定在街边替人缝补。“我那时候也不会缝补,只能先学着,熟能生巧。”
谢师傅推着自行车在路边摆起了缝补摊,直到现在也没有桌子,没有缝纫机,就靠两根针。他的妻子在照顾孩子之余也带着工具到附近摆摊缝补。
与记者交流时,谢师傅丝毫没有停下手中的活计,没一会儿一件针织衫已经缝补好。“新线的颜色稍微有点不一样,过水一洗就完全看不出来了。”谢师傅将缝衣针横插在牛仔裤上,又拿出下一件衣服。“因为我细心,手艺还不错,渐渐地找我缝补的熟客越来越多,每天打电话请我上门取衣服的人也越来越多。曾经想过开个店,但是担心老顾客找不到我,就这样也挺好的。”
“每天都需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忙起来的时候甚至要加班到凌晨两三点。”谢师傅称,为了节省时间,他早上只能匆匆啃两个包子,中午回到家和妻子两人炒一个菜,吃完后又出门工作。“能吃饱就行,多炒几个菜的话吃饭都要耽误不少时间。”
懂事的儿女读大学时做家教,减轻父亲压力
时间一晃到了2018年,谢师傅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收入高的时候一天能赚200多元。“只要肯干,就能赚到钱。”对于生活,谢师傅很乐观。
谢师傅最小的儿子已经25岁。提到自己的三个孩子,谢师傅很欣慰。谢师傅与妻子一共养育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大女儿和小儿子都是大学本科毕业,现在大女儿在重庆结婚生子,自己做生意,小儿子在北京工作,最近被调到重庆做项目。二儿子大专毕业后在长沙一著名传统工业公司工作,之后又学习了软件,在长沙做软件开发。
“现在孩子们都不要我出来赚钱,但是我还是想尽量多赚一点生活费,给他们减轻负担。”谢师傅说。
三个孩子读书,对于当时的谢师傅来说,每次拿出一大笔学费并不轻松。每次谢师傅要做很长的准备,每天多接一点活儿,省吃俭用将钱攒好。“那时候家里没有其他大的花费,细伢子都要读书,要先就他们。我每天尽量多做一点生意,多赚一点,才能够开销。”
谢师傅说,大女儿、二儿子读高中,小儿子读初中时,是他们一家最艰难的时候。“他们年龄相隔都不大,家里给孩子的学费、资料费等支出如流水。”谢师傅说,“只要他们有能力读,做父母的都会支持,希望他们每个人都能多读点书,将来的生活能轻松一点,不会太辛苦。”
好在谢师傅的三个儿女都能体谅父亲的不易,“孩子们都很懂事,读大学后去外面做家教,赚点生活费,我的压力小了很多”。
潇湘晨报记者 周凌如 长沙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