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让湖南湘西成全国第二个青蒿素生产场地

08.10.2015  10:57

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而鲜为人知的是,屠呦呦与湖南渊源颇深,在屠呦呦的技术支持和帮助下,湖南成为了全国第二个青蒿素的生产场地。

湘西是青蒿的重要产区,如何大面积科学种植,提高产量,增加附加值?2006年,一群湘西人曾专程到北京拜访屠呦呦。10月7日,当时的随行者之一——湘西《团结报》记者谭必文向记者讲述了屠呦呦与湘西的渊源。

吉首制药厂获得屠呦呦技术支持

今年60多岁的高纪辉曾经多次拜访屠呦呦,就是他从屠呦呦那里将青蒿引进到湘西。

据介绍,2000年前后,时任吉首制药厂厂长的高纪辉通过中国中医药研究所的几位专家认识了屠呦呦,并将青蒿引进到湘西。经过来回多次沟通,吉首制药厂 获得了屠呦呦的技术支持,根据屠呦呦提供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规范,开始提取青蒿素。由此,湖南成为了继重庆之后的第二个青蒿素生产省份。

曾经随高纪辉一同在北京拜访过屠呦呦的谭必文回忆:2006年那次会面,看着头发斑白的老教授,曾从屠呦呦那里将青蒿引进湘西的高纪辉显得有些激动: “教授,现在啊,有专家通过实地考察发现我们湖南武陵山区的土质最适合种植青蒿了,不仅产量高,含量也高。一般都达到了0.8%以上,好的还达到了1%。 经过几年的种植,我们现在已经培育了3种青蒿,有白色的、紫色的和青紫色的,其中白色的产量高……

是吗?老高,你说详细点,我来记下。”屠教授拿起眼镜、笔和笔记本,开始认真地记录起来。一边记录,她还一边仔细介绍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一种从青蒿素中提炼出来的新药。

湘西种植青蒿农民赴京拜访屠呦呦

最早开始人工种植青蒿的湘西农民叫李长喜,他是泸溪县浦市镇长坪村人,2006年时,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泸溪县曙光生物科技药材种植购销协会理事长。

2006年11月26日下午,李长喜在参加完第六届“新世纪之声”《爱我中华》活动表彰大会后,和高纪辉、谭必文以及摄影师邓和生等人,来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拜访该院的首席研究员屠呦呦教授。

据谭必文回忆,李长喜首先向屠呦呦介绍了湘西青蒿的种植情况:“我们今年丰收了,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有10多户呢。”“这个好啊,我研究了这么多年,想不到这个草不仅能治病,还能帮老百姓赚钱呢。”听了李长喜的介绍,屠教授高兴地说。

我们有条件,不仅土质好,当地政府、老百姓也都支持。我们这次来,除了向您表达山区农民的谢意,还有个请求,希望您在有时间的时候来我们湘西,现场指导我们,多传给我们一些致富经。”李长喜在现场真诚地向屠教授发出邀请。

摄影师至今保存与屠呦呦的合影

2006年11月26日下午,拜访结束后,几位湘西客人还与屠呦呦合了一张影。

如今,快10年过去了,邓和生、谭必文等人至今还保存着那张珍贵的照片。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传到湘西后,邓和生等人在朋友圈中晒出了与屠呦呦的合影照,立刻引来了很多人的共鸣。

屠呦呦当时在国内已很有名气了,但她家中很朴素,看上去和普通的工薪阶层没什么区别,她本人和蔼可亲,特别没有架子。”回想起与屠呦呦的那次会面,如今,已是《团结报》总编室副主任的谭必文回忆说,“屠呦呦曾经去过湘西,对话中还多次称赞湘西是个美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