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伢子夺第26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22.07.2015  18:45

  昨日,刚结束比赛的陈展鸿回到母校长沙市一中。长沙晚报通讯员 江晓华 摄

  长沙晚报记者 岳霞 实习生 申颖 毛春芳 通讯员 江晓华

  奥赛,像个战场。中国人以为稳拿第一的数学奥赛,被美国人偷袭成功;而时隔5年后,生物奥赛的团体金牌重新被中国捧得。这其中就有长沙伢子陈展鸿的一份力量。在丹麦奥尔胡斯刚刚的结束的第26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IBO)中,长沙市一中2015届24班陈展鸿同学以优秀的成绩夺取了金牌,这也是中国代表队时隔5年再次取得生物竞赛团体第一名。

  虽然智商高不一定能拿到奥赛金牌,但是能拿金牌,一定是高智商人才。然而,在丹麦获得生物奥赛金牌的陈展鸿,却是以情商著称的“活雷锋式”的阳光少年,自信开朗,这个早已被保送到北京大学的长沙伢子,用教练陈新奇的话说,是一中育人目标的经典模板。

   陈展鸿成才三大宝:

  自律、自信、耐得烦  

  严格来说,陈展鸿是非典型学霸:每一张照片都在用生命搞怪;自认也是个爱玩的人,初中时并不是班上最拔尖的学生,在周围学霸们一窝蜂地选择数学、物理类的奥赛科目时,陈展鸿却独辟蹊径,选择了生物。“自己好玩,而且选生物不用长期坐在教室,可以去实验室动手,还有机会去野外实践。

  教练陈新奇却介绍说,被他的一句话打动,“陈展鸿说自己想做的一定能够做到,因此他不想以后和自己的好朋友们竞争,去夺同学的金牌。我一听就喜欢上了这个小孩,自信,有志向。

  在老师和同学们心里,陈展鸿是个雷锋式的及时雨人物,组上哪位同学需要答疑解惑,他总是很乐意当小老师。而且耐得烦,守得住寂寞。

  据陈新奇教练介绍,由于生物学科方面,全校只有陈展鸿一个人进入省队,他成了实验室里的独行侠,教室里总是“一师一生”。长沙市一中副校长张万敏特别为这个孩子点赞,“你说像这样坚韧、自律,耐得住寂寞的孩子,以后干什么事情都能成功。

  陈展鸿被保送至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他给自己选择的方向是人类基因组研究。“人的基因决定了人的特征,把基因研究清楚了人这种生物也就研究清楚了。我想做点跟身边的人有关的事情,想对现实的社会有点贡献,这就是我的目标”。

   培训不带功利,碰巧“押中”竞赛题

  奥林匹克竞赛到底考什么?它的命题思路是什么?随着现在的学霸一代一代升级,奥林匹克竞赛也逐年加大了考试的难度。以至于今年的数学奥赛场上,不少队伍以零分铩羽而归。

  陈新奇教练说,没人能猜得到奥赛到底要考什么,但是对生物而言,创新性的思维、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很重要。这也是一直更注重理论和纸上功夫的中国学生的弱项。

  陈新奇和陈展鸿这“师徒俩”的切磋,也更多在这个方面下功夫。所以,一年前陈新奇带领陈展鸿做的一个实验,竟然碰中了本届生物竞赛题——“解剖鱼”!陈新奇教练说,带着他们竞赛组的同学们解剖鱼,纯粹是好玩,让同学们练练动手能力,“只有抛弃功利的心态,扎扎实实地动手动脑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可是在生活中,陈展鸿非常讨厌鱼,几乎不吃鱼。“我在外面候考的时候,旁边有个外国女孩,她就和我聊天说丹麦这里除了鱼就是鱼,咱们不会真的实验就做解剖鱼吧!没想到还真就是了。实验一上来我闻到那股鱼腥味就晕得差不多了,我看到一面红旗上面一颗星就跑去坐下了,直到越南选手过来问我为什么坐了他的位子我才反应过来。”陈展泓自己在说起这件趣事的时候也觉得很逗,这么一个乐观又稍微有点大条的男孩,或许就是这种自然积极的心态才让他获得了成功。

   湖南奥赛水平居全国前列

  湖南的学科竞赛起步早,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学科特长人才早期培养的探索,目前在全国所有的高中,不管是奥赛获奖人数还是整体实力,长沙市一中和师大附中都是遥遥领先。

  长沙市一中在国际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已获得37枚奖牌,其中金牌26枚,银牌9枚,铜牌2枚;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全部奥赛学科。

  不过,在世界大同和后者猛追的奥赛格局里,这样的优势能保存多久未可预期。 近日,第56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美国队出乎意料地击败“常胜将军”中国队,夺得金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接待了这支队伍,以示重视,毕竟上一次美国拔得头筹还是21年前……

  在教练们看来,与西方一些国家相比,在数学、物理方面是占有绝对优势的,因为中国的培养模式的确让学生具有超高的解题能力。但是在生物、化学领域,绝对优势就不那么明显,开放性的实验、创新性的思维是学生特别需要去突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