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语地名审音定字研讨会在长沙召开

31.10.2014  17:53

  10月29日上午,湖南省普查办在长沙组织召开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少数民族语地名审音定字研讨会。中国地名文化促进会会长刘保全及湖南省地名普查办、湖南省民委、怀化学院、湘西自治州民政局、张家界市民政局、怀化市民政局、龙山县民政局、通道县民政局等单位的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专家和地名管理工作者出席会议。

  少数民族语地名是民政部公布的八大类受保护的地名文化遗产中的一类。湖南省现有少数民族700多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0%,主要是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回族、维族、壮族等8个少数民族。全省共有1个少数民族自治州,7个少数民族自治县,99个少数民族自治乡。各少数民族大多没有文字,少数虽有文字,但未能较好地推广使用。湖南省普查办将少数民族语地名审音定字工作,作为专题纳入全省第二全国地名普查规程,进行总体部署。

  会上,刘保全会长介绍了不同语言地名标准化的国际通行做法,阐述了我国少数民族语言译写的基本规则和地名审音定字的一般原则,指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语言多样性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少数民族语地名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湖南少数民族语地名在部分地区使用广泛,但普遍存在译写和用字不规范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结合湖南实际,与会专家、代表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本次地名普查既是规范少数民族地名译写用字的难得机遇,也是保护少数民族语言的良好契机。

  通过协商,省地名普查办决定在龙山、通道两县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展土家语、苗语、侗语三个语种少数民族语地名的审音定字试点,要求试点单位协同省直有关部门尽快拟订湖南省少数民族语地名用字读音审定操作规则。

  湖南省普查办抓住第二全国地名普查的历史机遇,采取一系列措施,挖掘、整理、规范、保护少数民族语地名,必将在弘扬湖湘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