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湖乡" 网络文化节用互联网+点燃乡愁

04.01.2016  09:45


娄底新化县水车镇正龙村

  理学传承近千年、周敦颐后裔繁衍生息的周家大院,耕读传家数百年的张谷英村、高椅古村,浩荡着湘军铁骨和血性的涟源三甲村……寻找“最美湖乡”中,我们品读这一本本读不完的文化古籍,古朴厚重,却又耐人寻味。

  寻找“最美湖乡”活动,为湖南省第四届网络文化节的子活动,由湖南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互联网信息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厅等主办,湖南日报、华声在线、“新湖南”、三湘都市报承办。依托互联网终端,将湖湘村落之美透过屏幕、鼠标、指尖传递给每一位浏览的网友,让网友领略绚丽风光、深厚文化,让湖湘的村落之美大放异彩。

  这些散落在湖湘大地21万平方公里的古村落,见证了湖湘历史的更迭、文化的变迁,是我们的根脉。不论行多远,孕育了千百年湖湘传统文化的古村落,承载着我们抹不掉、剪不断的乡愁。

   雕梁画栋伴春秋

  寻找“最美湖乡”穿越时空,触碰高墙,一行人在青山碧水间白墙黑瓦的建筑里,在那传承了数百年的木雕绝活中,侧耳倾听,感受历史的回响。

  传统村落的古民居,尤以自上古沿续至今的干栏式建筑和明清时期府第式、庄园式和街衢式建筑最具特色,尽显了湘人浪漫的建筑情怀与和谐的人文理想。

  此次探访,干栏式建筑以邵阳城步大寨村最为别样。这里的木结构吊脚楼,一般为三层,上层通风干爽,用来储藏粮食、家具,中间层住人,下层则储存杂物,作猪牛羊栏之用,为扩大楼房的空间,他们会在二、三层的边柱外增加一根悬空的挂柱,用两块梁枋将挂柱承挑着,行人从檐下走过,可免日晒雨淋。

  相较于大寨村的别致,苏仙区坳上古村则大部分是以清代风格、传统砖木结构的房屋为主。这些房屋依山就势而建,绝大多数房子坐西朝东,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房屋之间的小巷,由青石板铺成,纵横交错。每一排房子前后和两侧,都有暗沟环绕,阴阳交错,沟沟互通,流光可鉴。

  坳上村整个村庄呈“龙形”,上头塆是“龙头”,下头塆是“龙身”,卧于“两水”(指东河和西河,形象地叫“两水夹金”)腹地。“龙头”两侧建有两个宝塔,俗称“字纸塔”,形似龙角。意在求得村庄文人辈出,世代昌盛。而青石板路与附近村子相连接,形似龙须。故此,坳上村也有“龙脊上的古村”之称。

  与坳上古村相仿,永州周家大院,大部分是明清古建筑院落。据传,这是著名文化学者周敦颐之子周寿之后所建。穿行于这片古屋,层楼叠院,给人时空交错之感。大院平面呈北斗形分布,规模庞大,占地百余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从整体上看,六座院落有分有合,浑然一体,既各自独立成院,又相互和谐勾连。行走在大院里,不经意地一抬眼,飞檐斗拱,精美绝伦的雕绘,正散发着饱经数百年风雨的古韵。

  古拙、粗犷、写意的形式与风格让湖南古村落建筑雕刻艺术,挺立于中国民间艺术之林。其艺术特色和美学意蕴根植于传统文化和审美习惯之中,为研究地域性“湖湘文化”与发展本土艺术提供了丰厚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