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思考

29.04.2016  00:45

水稻机插秧是农业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的一个重要环节之一,不但能够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节本增效,节约农田用地。目前,水稻生产耕作、灌溉、植保、收获等环节机械化作业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而作为水稻生产重要环节的栽插机械装备仍相当落后,水稻插秧机械化已成为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瓶颈”。因此,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加速现代农业的发展,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我们当前和今后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并认真研究和解决。

一、加强宣传力度,消除农户顾虑。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广大农村中有体力、懂文化的劳动力逐渐被城市所吸引,农村主要务农劳力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且大都以妇女劳力为主,由于受传统育插秧的影响,加上机插技术的复杂性,有相当一部分农户认为机械插秧技术既烦又难,还不如手工抛秧、直播简单,对接受水稻机插技术的意愿不太强,顾虑较多。为此,一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宣传资料等加强对机插秧技术的宣传。二要组织现场演示,让广大农户到现场亲眼目睹机插实况,现场了解插秧机可靠性、适用性。三要召开经验交流会,邀请机插示范户来讲机插育秧技术和机插省本、增产的好处及注意的问题,用他们的实践来证明。通过宣传和现场参观,让广大农民群众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有全面的认知了解,并主动采用机插秧技术,为插秧机的推广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育发展机械化育插秧专业户。 机插秧好坏的关键在于育秧,但机插秧的育秧要求技术和经验比较强,盘土必须经过细致处理,苗床制作要细致,播种要精量和均匀,苗期管理要细心,每个环节都不能出任何差错,秧苗培育不好,机械化插秧就难以完成,育秧难度较大。另外,机械化插秧对大田整田质量要求比较高,要求田块平整、无茬(无杂草、稻茬、杂物),高低差不超过3cm,表土硬软度适中,泥脚深度小于30cm。为解决这些问题,要积极培育发展机械化育插秧专业户,由育秧、插秧专业户按市场化运作规则,为千家万户育秧、插秧。同时,搞好培训。培训的对象除育秧插秧专业户外,还要吸收乡镇、合作社成员、村干部和农民代表参加。培训的内容主要是育秧、插秧机操作、秧田平整和大田管理等技术,其中育秧知识培训最关键,应作为重点进行。培训的形式除集中办班、以师带徒、实地演示操作外,还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制作发放技术专题片和技术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以覆盖更多的人群,只有培育出健壮适合机插的秧苗,水稻机插秧技术才能广泛地推广使用。

三、 加强对插秧机技术力量的培训。 水稻插秧机技术含量较高,对购机农户和农技人员(农业、农机)是一项新技术。由于插秧机有使用季节性强,时间短的特点,为确保农户放心购买插秧机,使用好插秧机。除加强对插秧机手进行操作培训,使机手会操作、懂技术、能排一般故障外、还要派技术人员到厂方学习培训修理技术,建立插秧机零配件供应点,以解决目前农村插秧机修理技术力量不足、机械坏了配配件难和插秧机发生发生故障,只有请厂方来人修理,既误农时,又费力的问题,消除农户使用插秧机的后顾之忧。

四、加快土地流转步伐 机插秧适应于大田作业,由于目前农村大部分没有实现土地流转,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少,单个家庭的责任田块分布零散,面积较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为便于机械化作业,需采取土地流转的形式,加快小田改大田步伐。建议通过政府行文,村级进行土地调整,将不愿进行土地流转的农户和从事土地种植农户的土地调整到一起,外出务工农户愿意流转的土地和在家愿意进行土地流转农户的土地调整到一起,实现土地资源和技术要素规模化。同时,加强水利设施、机耕道等配套农业机械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实现节本增效,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

五、培育扶持农机大户、种植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 在农村中,种植大户、农机大户在一定范围内是乡亲们的科学带头人和致富带头人,政府要给予他们一定的政策优惠,以他们为载体,正确引导他们成立合作组织、协会、公司,帮助他们形成推广和使用机械化插秧技术的能力,并让他们赚到钱,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让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了解机插秧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努力扩大社会影响,为大范围的区域发展提供成熟的模式、技术和经验,为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工作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做到“一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同时鼓励在农村的种植大户、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向农村散户推广“育、耕、插、割”包干服务模型,实行规模经营,提高经营效益,利用租赁、承包等形式实行土地流转,使田亩成片,减少机插中的中间环节,节省时间,降低成本。只有这样,机械化插秧才能实现市场化,这项技术才有生命力。

六、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目前,许多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和技术带头人均反映现在的插秧机质量比较好,就是价格较为昂贵,专用性强,利用率低,利润薄,加之农民收入低,尽管国家有补贴,但购买一台好点的插秧机,农民仍要投资好几万元,农民购买机具风险太大,多数农户持观望态度,制约了机具的推广和应用。因此,政府对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要进行扶持,对购买水稻插秧机的农户除国家购置补贴外,还要实行地方财政累加补贴。同时,把与机插配套的工程纳入政府补助范围,如育秧盘、插秧机械技术培训、工厂化育秧、机插作业面积、专业服务实体等列入扶持范围,降低机插秧生产成本,激励广大农民购买和使用插秧机。另外,还要积极与水稻育插秧机生产企业通力合作,从源头上确保质量关,建立品牌育插秧机,使农民买得称心,用得放心,加快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步伐。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一件新生事物,一时难以被人们所接受。但随着插秧机机械性能的提高,机插节本、高产等优势的显示和机插服务组织的形成、农艺配套技术的规范、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农户对插秧机的认识,农村土地的流转,插秧机的推广应用将会得到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