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云溪区:“好家风”传遍“尚书故里”“十条家训”深植村民心中

30.04.2015  10:02

云溪区八一村牌楼组,是一个环境秀美、民风纯朴、家风和谐的自然村落,这里融合了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人们安居乐业,和睦友好,犹如现代版的世外桃源。这个组有22户108人,是明代四朝元老、户部尚书杨一鹏故里;400年前,杨一鹏在此立家训,教子女,并留下了杨氏家族十训。这里民风纯朴,家风和谐,团结友善,新中国成立以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这里改革开放以来走出了28名大中专毕业生,平均每户为国家培养了一名知识分子....

杨氏后人谨遵“杨氏家族十训”

在牌楼组的入口处,树立了一块高大的石碑,上面写着杨一鹏故里几个大字,一种历史感油然而生。继续往前走,路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全部由村民自发栽种,空气中可闻花香,随处可听鸟鸣,令人心旷神怡。再往前,是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石人石马石狮、80米的文化墙、一口饮水思源的古井,杨氏家族文化显而易见。

杨其凡今年67岁,是杨一鹏的第十一代传人。从小他就熟知许多与杨一鹏有关的故事。“在古代,人们洗衣服时还没有肥皂,就用皂角树结的皂角来洗衣服。十多岁的杨一鹏为解除母亲洗衣无肥皂之苦,在将军树的北侧也植了棵皂角树,人称‘孝心树’。”杨其凡说,杨一鹏很聪明,也很孝顺,后来制定了杨氏家族十训,流传至今。如今,组里每家每户都会在最显眼的位置张贴或悬挂杨氏家族十训,可以方便一家老小在进出家门的时候随时看到家训,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行为。“小时候,我的父辈就教育我,要有敬畏之心,要讲孝德。杨氏家族十训最开始是文言文,为了让后人更好地理解,后来就翻译成了现代文,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杨其凡说,正是由于村民们都遵循着杨氏家训,所以牌楼组的民风纯朴,团结友善,新中国成立以来没有发生一起刑事与民事案件。

不仅如此,改革开放以来,这里走出了28名大中专毕业生,平均每户为国家培养了一名知识分子。这里风景优美、鸟语花香,是全市城乡清洁流动现场会的示范点。这里乡风文明、生活富裕,去年,全组养殖收入过千万元,纯收入过百万元,人均养殖收入过万元。

家规家训进农家弘扬和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充分发挥了道德文化力量,贯穿引导群众开展村民自治、实行民主管理的全过程,逐步形成了人心向善、积极向上、遵纪守法的社会风尚。

杨一鹏简介

杨一鹏(1576-1635),字大友,号昆岑,谥名杨天官,今云溪乡八一村牌楼组人,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初任成都司李,即以安抚政策、处理播州(今贵州)“动乱”。任吏部郎中、大理寺丞时,量才授官,谢绝私谋进身之徒。魏忠贤结党害杨,杨无所畏惧。后以“才高德厚”授兵部左右侍郎,署尚书事。崇祯年间,上书弹劾襄城长官李守绮虚报兵额,贪污军饷,升为户部尚书,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崇祯八年(1635年)义军攻克凤阳,李守绮私党(京城官员)何凯(与杨夙怨很深)与其合谋告杨渎职,杨被处死。杨一学友闻讯立即为杨向圣上递交申冤状。使帝大疑,即派员调查后,认定何凯实属诬告,便杀了何凯。朝廷念其前功,诏复原职,赐金头附其躯体上,四十八具棺材出殡,使人难以辨出金头在哪具棺材,杨一鹏之坟墓修建极其庄严肃穆。墓地周围碑石林立,均为石人、石马、石狮,构成一个雄伟壮观的牌坊。

家规家训潜移默化影响大

杨氏家族十训共有十条,每一条都深植于村民的心中,犹如一座道德灯塔,照亮了他们的生活。小小的村落里到处充满着欢声笑语,人们的幸福指数很高。

第一条: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自2003年起就自发组织开展“清洁家园”工作,由杨道炳老人负总责,明确7名老人每周值班,家家户户都轮流值班搞公共卫生,共同维护屋场内的清洁。这里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开,人畜隔离,垃圾分类处理。这里的风景林都有“身份证”。

第二条:夫妻和,家业兴;兄弟和,工作顺;父子和,振家声;婆媳和,受人敬。

家和万事兴。这里家家户户一团和气,每家每户都洋溢着幸福美满的气氛。杨道丙今年80岁,他的妻子刘梅珍在6年前不幸患神经性瘫痪,生活不能自理。6年来,杨道丙一直陪伴在妻子的身边,悉心照顾她的生活起居,毫无怨言。晚辈们也很孝顺,掏钱买了一辆轮椅给老人。每天,杨道丙都会把妻子抱上轮椅,到村子里散散步。

第三条:家有老,千般好;家有小,全家笑。

老少同乐,在牌楼组随处可见。刘梅珍老人腿脚行动极不方便,靠轮椅支撑,儿媳黄冬连为公婆洗脚至今已经3个年头。这里的孩子们都会唱《牌楼孝德歌》。这里的老小一一结成对子,通过家规家训教育孙辈。学生杨雨微等五位小朋友在学校被评为三好学生、好孩子称号。尊老爱小在这里代代相传。

第四条:让人非我弱,我强不欺人;忍得一时气,求得百日宁。

1940年,日军侵入云溪,有一天,一伙日军拿着大锯要锯皂角树筑工事,杨一鹏第十一代传人杨其林老人知道后,不畏生死找到日军说明情况,说是祖宗的将军树,请求保留。日军被杨其林的诚心感动,到别处砍树去了,此树才能保存下来。1958年修建京广铁路时,缺少石材,牌楼组老百姓为支持国家重大建设,为国家不惜舍小家,自愿把天官墓碑的石条、石块、石墩奉献出来,用作铁路建设原材料。现在牌楼组邻里纠纷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第五条: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尚书故里传给我,开卷有益收获多,泛舟学海树榜样,青春韶华莫错过”,一段志气歌激励着下一代与上一代不断攀高比强。近二十年来,志气歌圆了牌楼组28名莘莘学子的大学梦。哥哥姐姐激励着弟弟妹妹努力学习,近两年来,在云溪区中小学校就读的学生,经常在各类活动中获奖。组里还开展了学习家规家训征文活动,孩子们踊跃参加,优秀作品被张贴在组里的显要位置。

第六条:一粥一饭,思来之不易;半官半职,应忧百姓在前。

吃水不忘挖井人。家家户户以尚书杨一鹏为榜样,先国后家,勤奋工作。现在,15名在外的行政管理人员勤政廉政、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没有一人受过党纪政纪处分,受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嘉奖和记功的达26人次。

第七条:钱可亏,力可亏、心不可亏,心安是福。

“不亏良心,心安是福”,这句话在这里入脑入心。2006年筹资13万元硬化通组公路,2011年自筹23万元从巴陵石化公司接来自来水。组民们亏钱亏力搞家乡建设,一浪高过一浪。2002年修建铁路涵洞,群众自愿投工投劳,为感谢铁路建设者的辛勤付出,组民杨立志杀了自家的年猪犒劳广铁公司的工人们。近十年来,凡属组里的公益事业,他们都“人人有份,个个尽责”。

第八条:见利思仁,见财想义、勤劳生财,团结生义。

这里产业兴旺,全组规模养猪养鸡,年人均收入过万元。组民丁元保、杨本新、杨爱军、杨海英、杨海华等五个养殖大户为不让牌楼组生活区受到污染,将养殖场全搬到东边的生产区经营。目前,屋场里共有17名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建有17个养殖场,总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年存栏生猪4000头。

第九条:别人有灾我去救,自己遇难有人帮;别人有事不去帮,自己有事难求人。

开拖拉机车组民杨本贵,十多年为左邻右舒拖粮、拖农机用具、拖肥料不计报酬。五十多岁的杨本新热心公益事业,主动为组里维修水电,20多年不间断。组民杨清泉十年如一日,早出晚归,管理三乡搭界林地。组民吴维兵看到一台外地货车坏在牌楼段公路上后,不仅送茶送水,还请人帮其维修车辆。

第十条:诚实是本,诚信是金。

牌楼组的老百姓秉承“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始终守信用。2006年,组里修公路,向村部借了20000元现金,约定3个月后还清,结果2个月后就还清了这笔债务。2007年,村民杨本新发展养殖业没有起动资金,他向邻居刘金秀借10000元钱建猪场,承诺一年后支付本息,刘金秀满口答应,当天就从银行取钱送到杨本新手中。10个月后,杨本新连本带息付给刘金秀,刘金秀只同意收回借款,利息一分钱都不肯收。

每年,牌楼组还会根据村民的推荐,评选最美家风。去年,婆媳关系好的杨道香家庭、大学毕业回家办养殖场的杨立武家庭、兄弟和睦的吴维良家庭就荣获了最美家风称号。  

潇湘女性网版权所有,如需转载本站文章,请联系本站,否则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