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包办” 手工作业是重参与还是拼爹妈
网友在微博上晒出的幼儿园手工作业。
核心提示
给孩子布置手工作业,本意是为了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促进亲子互动,但这种教育方式却因为家长担心孩子失败或受批评而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对此,老师们在布置作业时应该考虑孩子的动手能力,更应着重表扬自己动手的孩子,而不要因为希望班级获得好评而去鼓励家长“包办作业”。
■记者 张明阳 实习生 向秋莉
华声在线11月27日讯 “做完家电做面具,做完面具做衣服……等儿子幼儿园毕业,我可以开家杂货铺专门卖手工了。”今天上午,长沙市民蒋女士向@Hi都市报微信吐槽,儿子的幼儿园布置的手工作业太多,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她和老公经常熬夜帮儿子做“手工作业”。
【现象】
幼儿园手工作业变成“拼爹妈”
蒋女士的儿子今年4岁,在长沙某民办幼儿园读小班。幼儿园经常给孩子们布置一些“亲子手工作业”,有时是用纸箱做电器,有时是用废品做衣服,有时又要画面具,“每个月至少要搞两次。”不但如此,蒋女士发现,手工作业是否能得到表扬,并不在于孩子是否参与其中,更多的是在“拼爹妈”。
有一次,蒋女士用纸箱子做了个简单的床,上面的图案、颜色都是孩子自己画的。“儿子开心地拿着自己的作品出门,回家的时候却闷闷不乐。”蒋女士说,原来,其他小朋友都拿出了制作精美的“微波炉”、漂亮的衣柜和衣架,里面甚至还有剪好的各种款式的衣服。
“4岁的孩子根本不可能做出这么精美的手工。”蒋女士在家长群里和其他妈妈聊天发现,很多作品都是家长一手包办,“有的甚至是在网上买到的半成品”。老师评价手工作业时,也并不考虑学生的参与度,家长手艺越好,孩子的作业得分越高。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小伙伴中能抬得起头来,蒋女士只好每次都精雕细琢,帮儿子制作精巧的手工制品,“儿子自己参与的部分反而越来越少”。
【调查】
孩子手工作业多由家长“包办”
像蒋女士遇到的这种手工作业,在长沙的幼儿园里并不少见。
记者随机采访了20多名幼儿园孩子的家长,超过80%的家长表示,“孩子的手工作业几乎都是由他们包办”。
“孩子太小,只能做一些撕胶带、涂颜色之类的简单工作。”一名家长说,需要动剪刀、针线和更多精细的工作,都是家长帮忙完成。刘先生的儿子对这些手工根本不感兴趣,“他更爱跟我一起打游戏,这种作业都是他妈妈帮他完成的。”
只有4名家长在制作手工作业时,注重孩子的参与感。“我把需要折的折痕画出来,让孩子沿着线折,力所能及的工作都由他来完成,质量不好我再返工。”家长陈女士说,这样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完成作业,但孩子也比较有成就感。
老师说
本为亲子互动 “包办”失原意
家长们认为,手工作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有些作业孩子确实“搞不定”,只能由家长代劳。这样“拼爹妈”的手工作业没多大意义,反而成了家长的负担。
雨花区某幼儿园劳技课老师刘艺说,手工作业主要有两方面作用,一是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二是希望能促进孩子和家长的亲子互动。在布置作业时,一般都会强调要家长和学生共同完成,读小班和中班的孩子,老师还会提醒家长避免孩子接触小刀、针线等危险物品,以免受伤。
“我们的本意是希望孩子在和家长一起完成作业的同时,能够锻炼自己。”刘艺说,但家长们为了方便,嫌小孩子做事慢,常常一手包办了孩子的手工作业,让作业失去了原本应有的意义。
专家观点
老师评价时应多注重孩子参与过程
对于这些手工作业,长沙秋实教育咨询中心主任丹妮建议:幼儿园的老师们尽量根据孩子的能力和时间布置作业。考察作业时,不要太强调作业的成果,而要注重过程。“可以让孩子自己上台讲自己的制作过程,这样就能考察孩子在作业中的参与程度。”
同时,在接到这种手工作业时,家长最好考虑孩子的年龄,只给予必要的帮助。“如果孩子小,就帮着他做一些有难度的工作。如果孩子大一点,就多给他们思路上的指引,尽量让他们自己动手,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