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动起来 乡村大变样

27.01.2015  21:36

一条条水泥村道蜿蜒延伸,一片片绿化带在庭前屋后建起,一缕缕清新空气扑鼻而来……走进我市乡镇,农村环境建设整治的变化显而易见。

2014年的人大议案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确定了由市人大农业委牵头督办,市农办牵头,市财政、环保、公路、农业、卫生、水利、畜牧水产、住建、国土资源、城乡规划、爱卫办等有关责任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各县(市)区也成立农村环境和卫生综合整治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

一年时间,全市在加大农村环卫宣传力度,加强农村卫生设施建设,强化农村垃圾收运处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等方面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群众参与是关键

农村环境和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是全民参与的行动,是一场告别陋习的攻坚战役。”市人大农业委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场攻坚战需要多方协作,但最重要的是群众的支持。

据了解,为营造人人参与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全市通过广播电视、党报党网等媒体为城乡环境同治进行造势,并印发各类宣传资料62.5万余份,组织上万人次进社区、进农户、进课堂等地进行教育宣传,悬挂、张贴横幅标语8000余条,制作宣传广告牌2000余块,出动宣传车2840台次。

其中,衡东县农办印发了《衡东县农村环境和卫生综合整治知识宣传册》,从垃圾分类入手着手向广大群众宣传“积极参加垃圾分类、共同呵护绿色家园”的理念。随着宣传的深入,衡东县的村民们从中体会到了很多好处。

白莲镇马房村的村民向彩云感触很深,她告诉记者:“以前家门口很多灰尘,垃圾到处丢,现在门前屋后种了花草,路两旁栽了绿化树,村容整洁,空气清新!

如今马房村农户都自觉搞好家居卫生。家禽圈养,生活垃圾倒入垃圾池,建筑垃圾深埋土中,各种杂物有序堆放,厨厕进行改造,全村用上了自来水,村民每日自觉清扫房前屋后及责任区内的公路,村民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意识空前提高。

科学规划是前提

今年农村环境和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全市按照“三清三基二统一化”(即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农村基本不见垃圾、基本消除马路市场、农户基本完成五改;农村垃圾统一分类处置、中心镇污水统一集中处理;大力推进路边、屋边、水边“三边”绿化)的工作目标全面推进。

如今,“湘江保护”一号工程效果明显,市政府对湘江干流及其支流两岸500米内和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区域内的畜禽养殖场关停搬迁,全年关停搬迁养殖场609个,拆除栏舍面积25万平方米,比省里要求提前一年完成任务,受到省政府的高度评价。

同时,我市全面开展了小Ⅱ型以上水库禁止化肥养鱼工作,对骨干山塘以上的水域实行常年常态监测,确保水质基本达到Ⅲ类以上。

衡阳县台源镇的信旺养殖有限公司邓明树对“养殖场无害化处理”有深切体会:“现在厂区内建设了无害化处理池,将猪粪有机化处理,形成的沼气可以用来供电,沼渣可以用于施肥,厂区和周边的环境越来越好,农户对我们公司的评价也越来越高了。

全市示范集镇综合整治也按照“六化”要求(即亮化、硬化、美化、绿化、净化、序化)进行项目建设,衡阳县洪市镇、衡南县三塘镇、常宁市官岭镇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走进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洪市镇,这里的新老城区主街道全部安装了路灯和中国结,实现城区亮化100%,处理了马路市场,开工建设洪西市场和泰山市场两个农贸市场,并投资600万元,建成占地18.8亩的全市首个园林式绿色休闲广场——洪市广场。“现在我们到农贸市场里面买卖东西,城镇的交通畅通了,消防也更加安全,茶余饭后会到新建的洪市广场溜达溜达,生活越来越方便”,一位洪西市场的商户贺根云向记者说出了他的心声。

夯实基础是保障

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完善农村环卫设施和组建专门的队伍是基础。”市农办负责人介绍,在该议案办理过程中,全市各级投入农村环境和卫生专项整治资金约1.04亿元。新建垃圾填埋场52个、垃圾收集池2000多个、小型焚烧池1200多个、增添垃圾桶22万多个、新购各种大小环卫车辆856辆。同时,各个乡镇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了专门的机构和队伍。

据介绍,洪市镇不仅组建了专门的环卫队伍,实现了生活垃圾“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还建立了一支针对广告牌、交通管理的队伍,实现集镇“序化”;台源镇有一支近百人的保洁队伍,保证所有城区和乡村里都有责任保洁员,通过开展每月评比的奖惩机制,组织“家庭主妇保洁大会”等形式,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爱护环境的大队伍中来;常宁市西岭镇平安村与“大三湘”油茶公司共同建设旅游景区式的农村,全村1170亩土地全部流转,现正在打造一个“十里沙江”的生态休闲景区,未来的平安村将呈现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