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宣传部群工组驻村一年 昔日"上访村"今成和谐乡
编者按
2015年,长沙积极开展群众工作,派出多个驻村群众工作组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帮扶困难群众,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即日起,本报特选取10余个具有典型特色的2015年一类市直单位群工组,与读者分享他们的先进事迹。
新建的近5000平方米的学士小游园里,花儿吐蕊绽放,村民们舞龙舞狮,孩子们嬉戏玩耍,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学士村集贸大楼招商显成效,千家商户入场经营,预计年营业额500万元……近日,记者来到岳麓区学士街道学士村,和谐文明新风扑面而来。自市委宣传部群工组进驻学士村一年来,曾经的“上访村”完成了向“和谐乡”的蜕变。
2015年3月,市委宣传部群工组进驻学士村,通过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提出“基础兴村、特色富村、文化强村、党建提村、生态靓村”的三年发展规划,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起变化,三年上台阶”的步骤,努力把学士村建成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环境优美、政治民主、社会和谐的城乡一体化两型样板示范村。
学士村群众最关心的拆迁遗留问题,成为群工组要攻克的第一道难关。十余年前,学士村因含浦科教园建设启动拆迁安置。由于时间跨度长及行政区划频繁调整,村民补偿标准不一,上访纠纷延续多年,学士村因此戴上了远近闻名的“上访村”帽子。
如何拿下这“烫手的山芋”?群工组充分征询群众意见,聘请律师驻村依法帮助,确保补偿款顺利下发到村民手中。针对安置小区建设标准低、公共设施缺乏的问题,群工组积极争取政策一一落实。为了帮助村集体探索一条“好路子”,群工组争取资金70多万元,引进国家级乡村少年宫、节能灯建设等项目,推动特色农业发展,引导村民自建农家乐……如今,硬化水泥路贯通全村,节能路灯照亮各家各户;学士的“天露园葡萄”声名远播,销售额近2000万元,种植户人均增收上万元;19户农民自建农家客栈,游客接待量达10万人次。
群工组还向村民发倡议书、签责任状,推行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制,70余个垃圾池清理整治,50亩新种绿化带青翠欲滴,1.25万平方米拆违面积远超任务量,环境卫生斑点整治取得质的飞跃。看着村里的变化,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刚到村时,村民们喊我‘领导’,见面说话客客气气,现在熟识了,大家对我的称呼也改了,年长的喊我‘小李’,比我小的喊我‘婷姐’,让我心里暖暖的。”说起一年来最深的体会,驻村联络点的市委宣传部干部、学士村第一书记李婷显得格外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