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湖南篇】庭院经济让乡村美农家富

20.04.2016  10:10

春天的交响曲▪精准扶贫进行时

庭院经济,让乡村美农家富

省林业厅将安居工程与当地农民增收紧密结合

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邓三龙深入廖家村指导扶贫项目规划。

扶贫点 简介

对口地点:永州市双牌县麻江镇廖家村

帮扶单位:湖南省林业厅

乡村介绍:廖家村位于双牌县麻江镇中部,距双牌县城20千米,距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6千米。省道S216、二广高速公路穿村而过。全村共辖4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300户,人口890人。全村扶贫户88户356人,201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仅1891元,其中人均纯收入在7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占11.2%。

帮扶措施

●抓好一个基础:抓好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培养一支能力突出的工作队。

●打造一个品牌:充分发挥廖家村处于阳明山、九嶷山两大旅游区线路上的优势,打造廖家村生态休闲农业旅游品牌。

●培育两大工程:杉木大径材林和毛竹笋竹两用林培育工程。

●壮大三大产业:进一步提升葡萄、虎爪姜、香芋三大产业发展。

●发展四个产业基地:种植产业基地、林下经济产业基地、生态养殖基地、引种栽培基地。

●实现五大突破:农业产业结构上、综合生产能力上、农民素质与收入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村容村貌环境整治上有突破。

扶贫者说

厚植林业优势 推进精准扶贫

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邓三龙:

要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战斗堡垒作用,扎实推进村级道路建设、村民饮用水安全保障、森林防火等基础工作,因地制宜发展水果和中药材种植、林下经济等富民产业,用足用活林地流转、林权抵押贷款等惠农政策,把致富能人吸引进来,带领廖家村村民加快奔小康。

林业在扶贫开发中具有独特优势,林业部门也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要求,跟进“一进二访”战略部署,精准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补偿、石漠化治理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用务实的工作消除青山绿水掩盖下的贫穷,为全省人民实现全面小康作出应有贡献。

汽车驶过二广高速,绕上省道,在永州市双牌县麻江镇停下。镇政府斜对面便是廖家村的所在地。

仅从交通来说,廖家村是一个福地。但被大山环绕的廖家村人群分散,孤寡老人众多,产业稀薄。

居住在大山深处的人家如何回归现代化的大道,自发经济如何向集群发展?

2015年4月,省林业厅扶贫队进驻廖家村开展为期三年的扶贫。他们带来了新思路,更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记者 王铭俊

【移民安置】 将山上的居民请下来

从长沙开车驶向廖家村会经过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这是永州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发展旅游经济,是省林业厅扶贫队来到廖家村立马想到的点子之一。可是,村里的现实环境让专家们傻了眼。

各组村民住房大多傍山沿路而建,无统一垃圾回收和处理点,卫生条件差,村内公共服务设施缺乏……别说吸引客人来玩,就连村民自身生活步入现代化正轨都存在问题。 因此,为廖家村解决基础设施问题成为扶贫队攻坚的重点。他们规划建设新的村级活动中心;建一个小型便民休闲广场;按标准新建1座能容纳100名幼儿、面积约440平方米的公立幼儿园;修建1座坝桥两用的蓄水坝……

确定施工图纸,发布招标方案,记者在廖家村的数天,省林业厅扶贫队队长袁巍、队员胡振华大多围绕这些事情忙碌着。袁巍抽了个空闲,开车到偏僻的第十二组,然后沿着山路走了近一个小时,到了三户居民的家,这里尚无自来水,在大山的包围里稍显凄凉。

更为孤独的或许是这里的老人。平日,扶贫队会让村里的干部常过来看看,他们担心老人出了问题都发现不了。而扶贫队长远的想法是布局2—3个集中居民点,将廖家村29户分散在各处大山里的居民变为集中居住。而根据省林业厅2015年进行“一进二访”工作中提出的战略布局,省林业厅正在启动2016年对贫困户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工作。

【特色产业】 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充分发挥出来

将村民集中安置不仅能节约扶贫的成本,也能让村民更好地享受开发的红利。将新房和庭院经济“捆绑”在一起,把安居工程与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紧密结合计划已被提上日程。

按照省林业厅规划,在十至十二组新搬迁居民房屋前后的空置区域,将种植永州冰糖橙、香柚、葡萄、杨梅等经济果木树种。每户根据实际情况,重点发展一至两个品种。通过发展庭院经济,提高土地和空间利用率,农民收入将增加,农村环境也会随之改善。

这样的“庭院经济”在廖家村已有不少实践。

在廖家村一处山林,记者见到了姜桐光和他那一群群的芦花鸡。姜桐光是永州道县人,在东莞经营农产品已有10余年,现在他做得最火的是土鸡生意。他销售的芦花鸡在东莞高端市场每天要卖出100来只,售价高达148元/只。这些土鸡大都来自双牌,“从双牌宰杀运到东莞,走高速的话,6个小时足够了,交通方便得很。

一只成熟芦花鸡3.5斤,姜桐光收购价每斤23元。现在,廖家村正养殖的有2000只,未来这一数量将达到3万只。这一产业的发展将直接助推部分贫困户脱贫。

【富村计划】 增加村级集体特色产业经济的来源

庭院经济和林下种植经济、生态果木林经济等一起构成了廖家村未来的发展矩阵。

此前,廖家村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农民脱贫致富任务艰巨。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和劳务输出。虽说,全村有林地面积14000亩,但林地利用率较低,森林质量不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葡萄、香芋、虎爪姜种植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存在规模不大、品质不优、技术含量不高、品种单一的现象;此外,畜牧业发展也不成规模,特别是黄牛、家禽的发展缺乏技术和市场优势。

省林业厅扶贫队进驻后开始对该村已有产业进行改造。目前村八组北部麻江河边正在建设芦笋引种栽培基地100亩,酥脆枣产业示范基地200亩。扶贫队把经济附加值较高的名、特、优品种进行引种示范栽培,然后辐射推广,以提高本村及周边农户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他们还对林地以及耕地进行科学化的集约管理,根据土地的不同性质,实行流转、承包、租赁等不同形式的开发利用。

预计到2017年底,这些措施除了直接帮扶贫困户脱贫外,还可提高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00万元。而此前廖家村村集体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2014年底村集体负债达到4.5万元。

一场真正变“输血式”为“造血式”的扶贫正在上演,来自对贫困地区的帮扶正变成廖家村脱贫致富的动力。

记者 在现场

大棚里种的是廖家村的希望

从省道进入廖家村,村级公路旁是一大片田地,不远处溪水旁的空旷地矗立着由原村小改建的村部旧楼,而背靠着大山的是稀疏搭建的该村最好的水泥楼,之前良好的交通并没有带来整个村庄的腾飞。

但新的现象出现了。记者招停骑着电动车经过的廖伟,他正忙着渔业养殖的事。廖伟做渔业养殖已经有一段时间,并随着扶贫队的进驻而加大规模。他说因为劳力有限,否则他还想种种其他作物。廖伟指向记者身旁的一大片白色大棚说,那里面覆盖着的正是适宜当地种植的葡萄。此外,酥脆枣、芦笋等都将给当地居民带来产业发展希望。

廖家村的未来在这些基地、大棚里孕育,或许也将随着上方的省道连接高速,走向更广阔的空间。